2014年10月26日 星期日

品德教養強化孩子的人格


  一位父親利用週末帶著孩子去釣魚。河邊的告示牌上寫著:釣魚時間:上午九點到下午四點。孩子完全沉浸在興奮中,並沒有認真看這則告示,他的父親提醒了他好幾次,他才仔細地讀完了這則告示,並向父親點頭表示認可。但顯然,他並沒有將這則告示放在心上。 

  這一天的收穫並不好,父子倆坐在河邊半天,也沒有等到一條魚上鉤。到了下午快四點鐘時,父親正準備招呼孩子回家,突然間孩子大聲喊叫了起來,讓父親過去幫忙,他釣到了一條大魚。這條大魚非常沉,父子倆努力了半天,才終於將它拖上岸來。一天的努力終於沒白費,孩子既高興又得意。 

  誰知道就在這時,父親看了一眼手錶,然後收起笑容對孩子說:親愛的孩子,很抱歉,現在已經是四點十二分了,按照規定,這裡只能釣到四點鐘,因此我們必須將這條魚放回河裡去。 

  孩子露出一臉失望的表情,不斷地懇求父親,希望將自己的成果保留下來。可是父親回答說:我們不能違背規定。不論這條魚上鉤的時候是否在四點鐘以前,我們釣上來的時間已經超過四點鐘,就應該放回去。說著他捧起那條魚,將它放回了河裡。孩子眼裡含著淚水,沒有再說一句話,默默地跟著父親收拾起釣具回家了。 

  這件事情對孩子的人生造成的重要影響,在十多年後得到了體現。孩子曾經在心中埋怨過父親堅持誠實的死板態度,但當他走上社會,成為一名律師之後,他才發現這種品德的可貴之處。他在業界獲得了極好的口碑,他一直堅持的一個職業信仰是:任何來找他打官司的人必須誠實。如果發現自己的被代理人有任何謊話,他就會拒絕為其辯護,因為這違背了他的職業道德。人們都願意信任他,因為與那些滿嘴?言騙取訴訟費的律師們相比,他的誠實讓人們感動。
 

  教育始終都是價值教育,並且力圖塑造某一種理想的人的形象。信徒自視為墮落者,認為人是依照上帝的模樣創造出來的;共產主義推崇那些在公有經濟之下無私無我的人;納粹則妄圖以雅利安優等民族的狂妄形象自比。我們只能走上教育啟蒙的道路,將人性提升至與典範一樣的高度,把價值與法律的準則連接在一起,最重要的有自由、平等、博愛、正義、真理、愛等。 

  啟蒙的價值與世俗化後的基督教價值無異,可以說,教育者的任務就是把這些價值轉化為兒童及青?年的品行。每一種品行都合乎一種價值,誠實的品行合乎真理的價值,寬恕的品行合乎平等的價值,自由的品行合乎自由的價值。有些價值和品行在概念上有區別,比如真理與誠實;有些在概念上一致,比如自由的品行等於自由的價值。 

  沒有人懷疑我們文化中的基本價值及道德,但將之轉化為品行舉止,就不一定人人認可了。當今的問題不在於價值崩壞,而是相信世界上有這些價值存在、相信人生還有一次機會的信仰衰退了。教育的任務,仍然在於強化年青一代將價值轉化為品行操守的信仰。但是誠實的人是笨蛋這句格言,透露出對於真理的價值能否轉化落實的懷疑,因為事實以及從不足的事實衍生出來的結論,賽過貫徹真理的信仰。 

  由此可看出現實不盡完美,思想與理想如今也已失去力量,這也與信仰缺失有關。真理的價值並不能經由言談討論就會直接化為誠實的品行,而是要通過典範以及典範的教化作用。社會上有公共的典範。如果以公共典範的數量和說服力來說,我們活在一個典範貧乏的時代。 

  此外,也有個人的典範,比如父母、師長,他們每天都努力嘗試,想將誠實的美德深植孩子的心中。這可不輕鬆,孩子會說大話、找藉口、放煙霧彈、答非所問、推三阻四。每一次,教育者都要有所反應,要求孩子說清楚、講明白,並且有勇氣說真話。如果兒童或青少年識破這位教育者自己也不誠實,那麼所有訴諸誠實的努力都將付諸東流。教育者當然也有失靈的時候,假使他說謊,就要有勇氣承認自己說了謊話,孩子會接受這樣的教育者。有這種經驗的人會記得,坦承說謊有多困難。而在道德上曾經不圓滿卻坦承不諱的人,孩子會認為他更加可信。 

  一個人的教育要通過教養來完成。教養,指的是掌握前人的知識,借助於這些知識和經驗瞭解認知人生,並且能夠從中得到行動的活力。我們通過教育和教養,強化兒童及青少年的人格。唯有瞭解道德價值的用處,並能依據前人的知識經驗背景來判斷,在對抗我們這個時代的騷動不安時,年青一代才會配備齊全。因此,教育和教養讓一個人有能力認識自己和這個世界,行動時勇氣十足。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