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3月1日 星期日

自由從紀律而來

孩子們常常渴望獨立,在旁觀者的眼中,他們特別可愛。自己或單獨,表示獨立活動的意志。這種渴望是與生俱來的人性,也就是自由意思。剛剛起步努力追求的獨立,只是自由的一部分,是對獨立與自主活動的渴望。自由比獨立內涵更豐富,更體現意志和能力,自己定下一個符合道德意義的目標,讓自己的人生充實圓滿,並且堅定地追求這個目標。自我滿足指的就是如此。尼采針對自由提出過疑問:你說自己很自由?我希望聽到你的真實想法,而不只是你逃離了一個枷鎖......你從何獲得了自由?這與查拉圖斯特拉無關!看著我,要好好告訴我:為什麼要自由?(尼采《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

兒童和青少年,常常倒向另一種謬誤,將自由與獨立混為一談,甚至成年人也一樣。他們以為拒絕順服於權威,覺得不受管束,就是由由了。把自由和獨立混淆,很合兒童和青少年的心意,而許多父母、老師等教育者,尤其是理論家的謬誤也支持這種態度。他們認為,年輕人追求自由,因此盡早給他們自由,不再受領導及權威的束縛。然而,要能夠給為什麼一個答案時,才能稱之為自由。這個問題的答案與以下這個問題的答案相仿:我是誰?我應該走上哪一條路?我生命的意義和目的為何?

自由並非是一種狀態,而是長期發展的晚熟果實,人們無止境地戰勝自己,化紀律為自律,方能贏得自由。有些人一旦不再受支配,他就把最後的價值也給扔了。尼采表達了這個意思:人類不如選擇繼續從,而不是隨波逐流,追求無自主思想的所謂自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