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3月17日 星期二

顏氏家訓/慕賢第七/顏之推

  古人云:「千載一聖,猶旦暮也;五百年一賢,猶比髆心.」言聖賢之難得,疏闊如此.儻遭不世明達君子,安可不攀附景仰之乎?吾生於亂世,長於戎馬,流離播越,聞見已多;所值名賢,未嘗不心醉魂迷向慕之也.人在年少,神情未定,所與款狎,熏漬陶染,言笑舉動,無心於學,潛移暗化,自然似之;何況操履藝能,較明易習者也?是以與善人居,如入芝蘭之室,久而自芳也;與惡人居,如入鮑魚之肆,久而自臭也.墨子悲於染絲,是之謂矣.君子必慎交遊焉.孔子曰:「無友不如己者.」顏、閔之徒,何可世得!但優於我,便足貴之.

  世人多蔽,貴耳賤目,重遙輕近.少長周旋,如有賢哲,每相狎侮,不加禮敬;他鄉異縣,微藉風聲,延頸企踵,甚於飢渴.校其長短,覈其精麤,或彼不能如此矣.所以魯人謂孔子為東家丘,昔虞國宮之奇,少長於君,君狎之,不納其諫,以至亡國,不可不留心也.

  用其言,棄其身,古人所恥.凡有一言一行,取於人者,皆顯稱之,不可竊人之美,以為己力;雖輕雖賤者,必歸功焉.竊人之財,刑辟之所處;竊人之美,鬼神之所責.

  梁孝元前在荊州,有丁覘者,洪亭民耳,頗善屬文,殊工草隸;孝元書記,一皆使之.軍府輕賤,多未之重,恥令子弟以為楷法,時云:「丁君十紙,不敵王褒數字.」吾雅愛其手跡,常所寶持.孝元嘗遣典籤惠編送文章示蕭祭酒,祭酒問云:「君王比賜書翰,及寫詩筆,殊為佳手,姓名為誰?那得都無聲問?」編以實答.子雲歎曰:「此人後生無比,遂不為世所稱,亦是奇事.」於是聞者稍復刮目.稍仕至尚書儀曹郎,末為晉安王侍讀,隨王東下.及西臺陷歿,簡牘湮散,丁亦尋卒於揚州;前所輕者,後思一紙,不可得矣.

  侯景初入建業,臺門雖閉,公私草擾,各不自全.太子左衛率羊侃坐東掖門,部分經略,一宿皆辦,遂得百餘日抗拒兇逆.於時,城內四萬許人,王公朝士,不下一百,便是恃侃一人安之,其相去如此.古人云:「巢父、許由,讓於天下;市道小人,爭一錢之利.」亦已懸矣.

  齊文宣帝即位數年,便沈湎縱恣,略無綱紀;尚能委政尚書令楊遵彥,內外清謐,朝野晏如,各得其所,物無異議,終天保之朝.遵彥後為孝昭所戮,刑政於是衰矣.斛律明月齊朝折衝之臣,無罪被誅,將士解體,周人始有吞齊之志,關中至今譽之.此人用兵,豈止萬夫之望而已哉!國之存亡,係其生死.

  張延雋之為晉州行臺左丞,匡維主將,鎮撫疆埸,儲積器用,愛活黎民,隱若敵國矣.群小不得行志,同力遷之;既代之後,公私擾亂,周師一舉,此鎮先平.齊亡之跡,啟於是矣.

註解

一、聖賢難得,當心醉魂迷向慕之。──慎交遊;無友不如己者
 1.播越:《後漢書˙袁術傳》:『天子播越,宮廟焚毀。』李賢注:『播,遷也;越,逸也;言失所居。』
 2.生於亂世,長於戎馬:按《北齊書》卷四十五〈文苑 ‧顏之推傳〉,顏之推生逢戰亂之時代,經歷坎坷,三為亡國之人,南朝梁滅仕北齊;北齊亡入北周;北周終歸於隋。
 
二、世人多蔽,貴耳賤目,重遙輕近。
1.貴耳賤目:按《漢書》卷八十七下〈揚雄傳〉載:『(桓)譚曰:「……凡人賤近而貴遠,親見揚子雲祿位容貌不能動人,故輕其書。昔老聃著虛無之言兩篇(師古曰:「謂道德經也。」),薄仁義,非禮學,然後世好之者尚以為過於五經,自漢文景之君及司馬遷皆有是言。今揚子之書文義至深,而論不詭於聖人,若使遭遇時君,更閱賢知,為所稱善,則必度越諸子矣。』
2.重遙輕近:以「魯人謂孔子為東家丘」為例。按《三國志》卷十一〈魏書˙邴原傳〉裴注引〈原別傳〉云:『(原)欲遠游學,詣安丘孫崧。崧辭曰「君鄉里鄭君,君知之乎?」原答曰:「然。」崧曰:「鄭君學覽古今,博聞強識,鉤深致遠,誠學者之師模也。君乃舍之,躡屣千里,所謂以鄭為東家丘者也。君似不知而曰然者,何?」原曰:「先生之說,誠可謂苦藥良鍼矣;然猶未達僕之微趣也。人各有志,所規不同,故乃有登山而採玉者,有入海而採珠者,豈可謂登山者不知海之深,入海者不知山之高哉!君謂僕以鄭為東家丘,君以僕為西家愚夫邪?」崧辭謝焉。』
3.少長周旋,每相狎侮。――以宮之奇為例。
4.逖聽:《漢語大詞典》〈逖聽條〉載:猶逖聞。(在遠處聽到)常表示恭敬。
5.采聽:收集聽取。《漢語大詞典》〈采聽條〉載:《國語˙晉語六》「風聽臚言於市」三國吳韋昭注:「風,采也。臚,傳也。采聽商旅所傳善惡之言。」
 
三、用其道(言),不棄其人。
1.凡有一言一行,取於人者,皆顯稱之,不可竊人之美。
 
四、此人(丁覘)後生無比,遂不為世所稱,亦是奇事。
1.軍府輕賤,多未之重,恥令子弟以為楷法。――據此可知六朝重門望
2.待蕭祭酒(子雲)之言,而為聞者刮目。
 
五、巢父、許由,讓於天下;市道小人,爭一錢之利。――以羊侃為例。
1.侯甸采衛:《漢語大詞典》〈采衛條〉載:采服和衛服,即《周禮》的采畿和衛畿。《書˙康誥》:「侯甸男邦采衛。」孔傳:「采服二千五百里,衛服二千里。」章炳麟《訄書˙訂禮俗》:「其在成周,周公斥大九州,凡殷世為子男於蠻夷者,一切改隸采衛。」
 
六、以北齊之賢士楊愔與折衝之臣斛律明月為例,說明人才與國政衰亡的關係。
1.略無綱紀:「略」作副詞,皆,全。《漢語大詞典》〈略無條〉載:全無,毫無。《三國志˙蜀志˙趙雲傳》「以雲為翊軍將軍」裴松之注引《趙雲別傳》「趙雲身自斷後,軍資什物,略無所棄。」
2.盧思道〈北齊興亡論〉。――凡有善政,皆遵彥之為;是以主昏于上,國治于下。
3.智調有餘:猶智算、智數(謀術、心計)。《漢語大詞典》〈智調條〉載:漢徐幹《中論˙考偽》「心疾乎內,形勞於外,然其智調足以將之,便巧足以莊之。」
 
七、悲張延雋之威重若敵國,終為群小取代,以北齊滅亡之跡乃啟於此也。
 
(註解錄自中興大學http://web.nchu.edu.tw/~denwu/readbook/read7.ht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