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2月1日 星期四

面對大考「素養導向」命題,廣泛閱讀各類型長文是致勝關鍵

面對大考「素養導向」命題,廣泛閱讀各類型長文是致勝關鍵


作者:親子天下
  
 
 107年大學學測果然走「素養導向」,題型活潑且跨領域、跨古今、跨文白,不但國文科出現桌遊題型,自然科也有文言文入題,而且題目敘述普遍加長,整份國文科考卷字數就超過了11,000字。大考中心主任劉孟奇表示,死背課本已經不管用,未來的致勝關鍵會是加強閱讀理解、大量閱讀不同類型文本,還有儘量多接觸生活中重要的多元議題。
 
 
作者:王韻齡

 
上週剛結束的大學學測,印證了之前大考中心的提醒:新課綱「素養導向」的命題有3大重點:情境化、整合運用能力、跨領域和跨學科。

 
如何因應這個重要趨勢呢?大考中心主任劉孟奇提醒以下3大方向:

 
1. 提升閱讀理解能力
 
因為試題中的訊息量(字數)會增加,閱讀理解的能力會貫穿各科目,因此學生必須加強擷取訊息、統整解釋和反思評價這些不同層次的能力,也就是平日就必須習慣閱讀長文。
 
 



2. 大量閱讀各種不同類型文本

不管是記敘、抒情、說明、應用文本,都要廣泛接觸,除了文字之外還要能解讀表格、繪圖、地圖等非連續文本,也就是重視在生活中應用閱讀的能力。
3. 廣泛接觸多元議題情境

包括性別平等、人權、環境、海洋、生命、法治、科技、資訊等多元議題,都要多了解;在社會情境中可以多關注投票選舉、人口統計、公共政策、廣告文宣、金融經濟等不同議題。
劉孟奇說,新一代學生面對大考,已不能只靠舊方法,未來要考的是「核心素養」,也就是能夠適應現在生活和未來挑戰,應具備的知識能力和態度。目前已著手開發的新題型要與情境結合,並可在生活中實踐,不以學科知識為學習的唯一範疇,這也是世界各國近二十年來的命題趨勢。

 

考試影響教學,教學也會制約考試

1/18在台北市建國中學展開,由全國高中教育產業工會主辦的「學校專業社群發展暨素養課程開發」成果發表會中,大考中主任劉孟奇就分析了「新課綱素養命題發展及教學改變」,當天也是大學學測前他最後一次開講,吸引了120位來自全國的高中老師、校長、主任參加。
劉孟奇說,考試影響教學,教學也會制約考試,這是一種相互作用。大考中心現在努力所做的題型開發與改變,就是為了不要讓許多為新課綱做了嘗試的高中老師覺得「吃虧」,也不能再讓創新教學的想法被高中教學現場擊沉,「如果我們還是只考默寫這種背誦型題目,就是變相在懲罰那些教學創新的老師,也是繼續折磨那些想要自由表達的年輕心靈。」
 
由大學招生聯合會和大考中心定調的素養導向命題,將從111年起正式推出,但因新舊課綱之間是延續性而非斷裂式,大考命題改變的方向會逐年顯現,預料從今年起學測的命題就會看出新方向,也就是較少考片斷式記憶,較多考跨領域、情境式題目來測出考生的基本綜整能力。
 
劉孟奇強調,素養題型不一定更難,但鑑別度會明顯較高。未來增加非選擇題之後,鑑別度會更高。他舉例,經常發現有的學生在填答選擇題時,會用刪去法答對(猜對),但要他進一步說明理由時,可能無法答得正確或完整。
 
大考中心規劃的進度是,在明年(108年)9月開學前公布111年大考參考試卷,其中會有選擇題和非選擇題混合,例如答完選擇題後,接著以80~100字說明理由或解釋。這種混合題型已是世界趨勢,很多國家早就採用,目的在訓練高中生邏輯與表達能力,但因為和傳統的答題方式很不相同,未來學生如何填答、老師如何閱卷?都是非常大的挑戰,要下很大的決心才能改變。(於2018-01-28更新)
 
 
 

 

國中八年級以下適用,大考中心主任劉孟奇:大學考試大變革,多閱讀長文、讀閒書

 
 
作者:親子天下
 
108課綱2年後上路,目前國中八年級以下學生將會適用新課綱。大考中心主任劉孟奇宣布未來題型3重點,呼籲家長、老師不要禁止學生讀閒書,大量跨領域閱讀是關鍵。
 




作者: 王韻齡
 
這是有史以來第一次,大考中心主動宣布配合新課綱,111年起(也就是針對適用新課綱的第一屆學生)將調整升大學考試命題的走向,目前國中八年級以下的學生將受影響。

 

新課綱:走出課本,老師跨科備課

108課綱的重要精神,是高中端要開設多元選修課,意味著新課綱架構下未來十年的學生學習,不能只限於課本上。課綱也明確標示出,教師應該做「協同教學」,也就是不同科目的老師彼此之間,要合作設計出跨領域的選修課,讓學生在課堂上學到綜整各科知識的能力。
 
 
今年8月1日剛上任的大考中心主任劉孟奇,就是為了這個新任務而來。劉孟奇原本是中山大學政治經濟系教授,他因為接任了大學「考招小組」成員,才開始接觸高中課綱,發現過往很長的時間裡,高中和大學是彼此對立的,「每次開會一見面就是吵架」。
高中端認為大學普遍不了解教學現場,也不願意改變,是教育改革中的最大阻力;而大學端在意的重點多集中在招生,如果可以用最簡單的方式,以大考分數篩選學生,又何必關心高中端的教學是否改變?
 
從大學升學考試啟動的教育改革
 
我發現整件事的關鍵在於大考,因為大考的改變雖無法確保新課綱一定成功,但如果大考不改,卻可以保證新課綱失敗。
 
「大家都說考試引導教學,我想在現今的升學競爭下,考試一定會存在,但它可以不要是件惡事。大考中心可以做到的是,讓學生為了考試所做的準備,不是在浪費時間,學生學到的是可以應用在生活中的能力,它就是有意義的學習」。劉孟奇說,如果大考中心帶頭把題型做改變,並向社會大眾宣布新的方向,就可能先去影響學校的段考題型,再回過頭影響老師的教學,這樣大家所關心的新課綱才有可能成功。
 
「我發現整件事的關鍵在於大考,因為大考的改變雖無法確保新課綱一定成功,但如果大考不改,卻可以保證新課綱失敗。」被形容為「少見的,願意傾聽高中現場的大考中心主任」,劉孟奇這樣分析著考招與教學,互為依存的緊密關係。事實上劉孟奇自己就是「跨領域專家」,大學原本念的是台大電機系,後來發現志趣不合,改念經濟研究所,做過很多不同類型工作,最後到中山大學任教,累積快二十年的教學經驗,也擔任教務長多年。

國教院副研究員,同時也是教育部師資課程協作中心規劃組長李文富也說,這一波教改最大的不同,在於從課綱的訂定到教學方式,甚至到考招選才,大家都想要做一個全面的改變。為此很多高中老師、主任跳出來,不但開了多元選修課程,也不斷在全省各地開工作坊,號召越來越多的教師加入,為促成這個重大的改變而努力。但最重要的大考題型如果不改,還是堅持以往的模式,老師們的努力很可能白費,學生和家長也不會相信新課綱是「玩真的」。
 
劉孟奇和李文富都同意,唯有大考題型先改變,才能真正帶動全國高中,為學生開設選修課的意願。
 
大考中心宣布,未來題型的改變方向有以下3個重點:
 
1.情境式命題。
 
考題中會出現許多來自生活中的情境,或是「學術探究情境」,也就是實驗題。
 
2.著重在閱讀理解、圖表判讀等整合運用知識的能力

除了純文字外,是否能精確解讀表格、繪圖、地圖等也是重點。

3.跨領域、跨學科的綜整題型,將取代零碎、片斷的記憶與背誦型知識。

為此劉孟奇建議學生,應大量閱讀不同類型的文本,像是科普、社會文化、全球情境等,打破學科藩籬,整合自然與人文;特別是未來素養題型的題幹會很長,「訊息量一定會有所增加」,因此考生平日就要多練習閱讀長文,然後檢視是否能完全理解文意,包括擷取正確訊息、統整解釋及反思評價等不同層次的能力。
 
劉孟奇也建議家長,不但不要再禁止孩子「讀閒書」,還應該多多鼓勵,因為素養題型無法「考前猜題」,資訊量少是很不利的,只能廣泛接觸各類有深度的文章,不管是文言文還是白話文,也不管是中西名著經典,多閱讀準沒錯。
 
 
 
 

什麼是核心素養?跨越科目疆界、把知識用出來

 
作者:親子天下
 
 
 素養是什麼?為什麼將來適用108課綱的國中小學生,未來要學習的不是知識而是素養?老師該怎麼教?課程會怎麼改變?
 

作者:陳雅慧
 
什麼是素養?
 
「是可以看到『學習遷移』的學習。譬如,知道數學知識可以怎麼用在地理或是物理上。」台中一中數學老師陳光鴻坦承,在沒有參加教師社群的課程共備之前,他其實不知道十幾年來教學生的數學知識除了對課堂和考試有用,還可以用在哪裡。
 
什麼是素養?「在真實的生活情境下,可以用出來的能力,」台北市育成高中國文老師鄭毓瓊說:「要解決真實的生活中遇到的問題,是不會分『科目』,必須把所有知識混在一起活用的。」
 
 
素養是108課綱的課程發展主軸
素養是什麼?這還是一個很新,許多老師都不太能說得很具體清楚的觀念,但卻是108課綱上路後,課程與教學的主軸。
 
12年國教總綱:「為落實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的理念與目標,茲以『核心素養』做為課程發展之主軸,以裨益各教育階段間的連貫以及各領域/科目間的統整。」
 
那麼素養,要怎麼教呢?和傳統的學習有什麼不同?
 
一、素養是跨領域、跨科目
 
3月中,在師大和國教院兩百多位高中校長主任和老師一起參與了108課綱前導學校的大型工作坊。其中一場,現場吸引了上百位高中校長主任老師的實作工作坊,就是「素養導向的課程設計」。
 
師大副教授、高中優質化計畫主持人陳佩英和一群長期參與教師社群共備的高中各科老師,組成了「愛思客」教學共備社群,共有15位老師,這幾個月投入協助108課綱跨領域素養導向課程設計。這一天研習,負責設計三個小時素養課程實作工作坊。
 
早上九點報到,老師們一進現場,看到寬大開放的空間,場子中間用椅子圍了兩個大圓圈,每一個圈可以讓數十人對話。大圈旁邊是許多可以容納五到六人的小桌,桌上都鋪著溫暖花色的桌布,和一般教師研習場合的氣氛很不同。
 
研習一開始,每一個隨機形成小組的夥伴,第一個任務,就是一起討論桌上毫無關連、主題各異的六張照片,激盪想法把六張照片用同一張主題串成一個故事。「每一個不同科目的老師會看到不同的點,但是最後要收成一個主題,這是為了鼓勵跨領域的對話,」陳佩英解釋。
 
二、素養是對生活中的「現象」發出疑問
接著大家一起看了一小段窮人保特瓶冷氣的影片,然後圍成兩個大圓,每一個大圓,由愛思客社群的老師引導,輪流讓每一位老師分享所看到影片中的「現象」,也就是客觀的事實,果然每一個老師看到的都不一樣。有的看到人、有的看到建築、有的看到服裝。
 
引導老師接著輪流提問,引導參與工作坊的老師們分享從現象、感覺、情緒、哪裡會有「哇!」有的時侯是個人發表,有的時候是兩人一組討論,課程的節奏很靈活,必須一直用腦筋,沒有時間可以滑手機、打瞌睡。
 
最後再讓老師們分享,自己沉澱下來覺得最重要、想要解決的問題是什麼?接著再從大圈回到小組,不同領域的老師,試著針對這個現象,從自己的領域出發和夥伴們一起討論可以形成怎麼樣的主題課程。
 
 
三、素養課程是以學生為主,從學生好奇的問題出發
有一組老師提出的現象是「為什麼這麼熱?」循著這個問題,拉出了地理、歷史、經濟發展、科學等單元知識,教學設計,則需要透過小組任務和實作學習,老師必須重新打散和活用知識,和不同科目老師討論,設計出全新的課程。
 
「以老師為主的課程安排,就會是以知識科目排課;但是以學生為主的學習,就必須從學生好奇的問題進入,」陳佩英指出以現象開始的素養課程的核心。
 
素養怎麼教?
這是一個大哉問,而且必須靠老師們自己找答案,這個問題也正在翻轉著高中老師們對於學習既定思考模式。
 
工作坊結束的下午,來自全台灣北中南各校的愛思客老師們,還是繼續一起備課,下午有一組老師,準備要推出一堂整合國、英、數三個主科的素養課程。
 
一整個下午討論過程中,不斷有老師從快要岔題的討論中,提醒夥伴,回到核心:「請問這堂課目前解決了什麼問題?」
 
成淵高中英文老師李宜樺和文華高中英文老師魏秀蘭不斷提出:「不對,英文不只是翻譯機,」其他老師則馬上問:「那英文是要學什麼?」現場兩位英文老師對看,有一點遲疑說:「學英文要有語境,語文使用時的生活環境,自然使用英文做為獲取知識和表達的工具。」
 
英文要學的核心是什麼?數學要學的核心是什麼?國文呢?
 
在這樣的討論中,大家一起探索答案,也互相提醒:「目前感覺課程設計還是很分開,國文教國文、英文教英文、數學教數學,我覺得我們要融在一起,不要分這麼開......」成功高中國文老師鄭美瑜說。

在和夥伴一起學習的熱情當中,這一群老師一起學、一起進步,步伐雖然不快,但是很穩也很有力量。(於2018-01更新)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