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2月1日 星期四

用「賦比興」教會國寫抒情文

https://flipedu.parenting.com.tw/article/4337

用「賦比興」教會國寫抒情文-21世紀人才需具備「發散性思維」與「收斂性思維」

作者:蔡淇華
  
史上第一次學測國寫將要登場,命題注重理性與感性、原理與實用、貼近生活經驗、強化分析理解。如何因應這遽然大變的新型學測國寫,同時找到教養出更秀異學生的可能?蔡淇華老師表示,可從培養孩子的「發散性思維」與「收斂性思維」著手。
「蔡老師,我兒子是理性思考,他說抒情文是『假掰』,他寫不出來。這怎麼辦?」在一場大學分享後,一位教授憂心忡忡問我。
我明暸她的擔憂,因為107年起,學測的國文科寫作能力測驗(簡稱國寫)獨立施測,在80分鐘之內要寫完「理性評論」和「感性抒情」兩篇引導式作文。若每一題分配40分鐘,審題與構思花個8分鐘,剩下32分鐘要寫完一篇550字以上的A級作文,等於1分鐘要寫出18個字,這簡直是不可能的任務。
 

寫出好的抒情文,強大邏輯支撐是必要的

我知道難處,只能勉強回答:「哈哈,『為賦新詞強說愁』是大家對抒情文的印象,但老實說,沒有理性的腦,才會寫出『假掰』的『濫情文』,好的抒情文,需要強大的邏輯支撐喔。」
「怎麼說呢?」
「例如大考中心107年學測國寫參考試四的第二題,以洪素麗606字的散文〈瓷碗〉為題。這篇文章共分五段,第一段寫作者近十年來,一直想找『美麗的』、『家常的』瓷碗賞玩;第二段用工筆描繪買到的兩隻青花瓷碗。考生須讀完後,以250~300 字,須模仿工筆寫法,選擇自己最鍾愛的一件物品加以描寫。考的是學生細節描寫的功力。
第三段寫做菜時,欣賞瓷碗時得到的『興會淋漓』感;第四段及第五段,其實才是這篇文章的重點。作者提到川端康成的短篇小說,小說中一個即將離開港都求職養家的男子,離家之日,沈靜的妻子默默在廚房裡做飯送行,不小心打破了一只碗……男子日後東飄西蕩,每回醉醺醺回到客居小室時,拉開紙門,耳旁便響起瓷碗落地的聲音……這隻摔破的瓷碗,多年來一直在作者心頭供著。」
考生須讀完後,另須以150~200 字,寫出對小說中妻子打破瓷碗,以及男子耳旁恆常響起瓷碗落地聲音的詮釋。
「這好難,學生要如何從這篇文章學到抒情文的技巧?」
「其實這就是『賦比興』的寫作手法:前面用『賦』來直敘鋪陳,後段用『比』來比喻,以及用『興』來託物起興。」
「比喻?用瓷碗比喻妻子與男子的關係?這與理性邏輯有相關嗎?」
「當然相關,這就需要『發散性思維』與『收斂性思維』一起使用。學生若要在二者間尋找相關,就必須從瓷碗的各種特性,發散式的思考:例如它的功用是『日常食器』、外表是『精緻美麗』、但物理性又是『易碎難修』。」
「我好像懂了,夫妻是日常、是食色性也、愛情是精緻美麗、也是易碎難修。」
「太棒了,教授真厲害,尋找有邏輯的相關,這就是『收斂性思維』。」
「哇!要高中生仿寫這種文章好難喔?」
「不會啦!只要先找到『比喻』破題就可以了。」
「第一段不是先從『賦』的敘述開始嗎?」
「沒錯,不過第一段敘述的是一件事物,若沒先找到『與人相關的事物』來比喻,整篇將無從下筆。例如我有一個學生想寫自己的祖父,一開始只寫祖父很偉大,自己很愛祖父,文章缺乏『比興』,讀來很乾。所以我要求她找出與祖父最相關的事物來類比。她的祖父以前很辛苦,賺了大錢後,被騙倒閉,最後當停車場管理員,存一點小錢,買了小公寓,養活他們全家。祖父現在老了,每天最喜歡蒔花茹草,她就用花園中的一葉蘭描寫祖父,寫出祖父現在雖然身無長財,孤孓一葉,卻用自己的一點養分,養活家中五人,就像一葉蘭幽美的五片花瓣。所以她的第一段就要從用祖父種一葉蘭,來引出整篇故事。對了,這篇文章後來還得了前年直轄市文學獎的首獎喔!」
「蔡老師,我還是覺得好難,祖父與蘭花,很少學生可以類比的這麼精準。」
最後還是無法說服教授,要相信兒子日後可以寫出好的抒情文,因為教授留下一句話:「學校老師會帶他做這種引導練習嗎?」
教授說的沒錯,這樣「精準」的比喻,需要深諳人世之情、萬物之理,還需要「發散性思維」與「收斂性思維」的「引導練習」。但這樣的練習不僅可強化寫作能力,對提升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更是裨益良多。

勤練習,養成思維「發散」與「收斂」的習慣

每一學期指導同學編製校刊,總要與學生一起討論,找到一個「封面故事」來收束整本。同學曾提上「咖啡名店」、「廢死」、「電競」等發想,但討論後,都發覺這犯了「發散性思維」的第一錯誤:「偏離中心發散」,因為校刊是以學生與學校為中心來發散主題。
例如下學期,我們通過了以「學生與運動」當封面故事,發散出「校隊專訪」、「東西方學生運動時數」、「東西方學生運動員養成」、「東西方運動員出路追蹤」、以及「體育課與空汙」等專題。
而在「體育課與空汙」這個專題中,執編與我討論出要訪問中興大學環工系莊秉潔教授,並就莊教授提出的五個改善空汙建議案,「收斂」出與學生較相關的「興建高架自行車道」做討論。
討論後,我們「發散」出「自行車道興建處」、「自行車道興建經費」、「自行車道興建時程」、「興建高架自行車道的民眾問卷」、「自行車道興建後可減少的空汙」等五個子議題來研究,及安排採訪有關當局。
這樣的訓練很花時間,但是不做不行,因為「沒練過的兵」不僅缺乏解決問題的能力,而且因為思維沒有「發散」與「收斂」的習慣,很難理解他人,更難溝通合作。
 

向其他知識類門做出連結

新式國寫命題,希望注重理性與感性、原理與實用、貼近生活經驗、強化分析理解。所以國寫的兩篇文,都不再是傳統的論說文與抒情文,而是「夾議夾敘夾情」、「有發散」、「有收斂」與「有所本」的情理交融。
這「有所本」的情理交融,講的是文章,其實講得更是格物致知的有情人生。
上個月就讀麻省理工大二的學生鼎鈞回台度假,聚餐閒聊時,我有所感地告訴鼎鈞:「其實人類的知識是As One,文學與物理共通,你相信嗎?」
「好喔!老師,我們來玩玩。」鼎鈞覺得有趣。「我最近正在校正一個以色列科學家發明的儀器,這個儀器是為了測出光子的數量,最後的應用甚至可以說明宇宙的起源。所謂『光子』,就是『電子』與它的負粒子『正子』撞擊後產生的粒子,老師要如何用文學來比喻這個科學現象呢?」
「不動的人是不會有光的,人一定要不怕與負能量撞擊,才能為這個世紀發出光。」
「哈哈,老師太厲害了,就科學而言,完全說得通。我這裡還有一個我剛讀到的理論。老師知道量子力學的海森堡測不準原理嗎?」
「聽過。」
「這個原理表明,粒子的位置與動量不可同時被確定,也就是說,連真空都有動能。老師如何連結呢?」
「人不管如何修行,都不可能處在絕對靜止的空,人只有動態的不斷修練,才可能處在最接近佛教『空』的狀態。」
「哇!老師,我好像聽懂了甚麼,也感覺我有向其他知識類門連結的可能喔。」
在知識破碎化,人類愈來愈難彼此溝通的年代,或許我們可以在遽然大變的新型學測國寫中,找到因應之道,也找到教養出更秀異學生的可能。考試取材的改革列車已出發,我們無法跳車,只能盡全力抵達那理想的前方:
那是教養出能夠發散、收斂思考,又能善解人世之情與萬物之理,最後向其他知識類門做出連結的新世紀人才!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