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6月22日 星期四

「永不放棄」是很爛的人生建言

華頓商學教授院格蘭特:「永不放棄」是很爛的人生建言


天下雜誌
: 2017年6月8日 PM 3點15分
https://today.line.me/TW/article/f90fc31841726cde61eed5fbf843b43c7bec3c6e904a25254cfa5480c2b2f00f?openExternalBrowser=1
華頓商學院明星教授格蘭特被譽為「正向心理學明日之星」,他與臉書營運長桑德柏格合著的新書《Option B》今年剛問世。他五月在一場畢典致詞中說,人生應該學習在慷慨助人、忠於自我和堅持不懈這些美德中,找到剛剛好的平衡點。
兩年前,臉書營運長桑德柏格遭逢喪夫之痛。在生命最黑暗悲慘的時刻,向她伸出援手的好友之一,是賓州大學教授格蘭特(Adam Grant)。
格蘭特教她學會復原力。「他告訴我,我需要掌握三件對培養復原力至關重要的事,」桑德柏格在臉書分享,這三件事包括:不把「自己」捲入其中、不把「永遠」捲入其中,以及不讓事情無止境擴大。
今年五月,桑德柏格和格蘭特合著的新書《人生備案:面對逆境,打造復原力,找到喜樂》(暫譯,Option B)問世,成為今年最受期待的勵志好書。
頂著大光頭,身形短小精悍,喜歡咧嘴而笑,今年三十五歲的格蘭特,是賓大華頓商學院的高人氣教授,被稱為「正向心理學明日之星」,兩本著作《給予》、《反叛,改變世界的力量》都是全球暢銷書。
有人形容他是非典型的管理學者,他的演說同樣也很非典型。今年五月,猶他州立大學的畢業典禮上,格蘭特告訴畢業生,別太熱心助人,別太忠於自我,更別說你永不放棄,因為「有時候,放棄反而是一種美德,」以下是重點整理:
為了今天的畢業典禮演說,我做了一番研究後,決定來談談,大部份的畢典演說都沒告訴你們的幾件事。
我發現,幾乎所有的畢業典禮演講都在談美德,也就是做人做事要依循的一些良善原則。人生一帆風順時,做個有美德的人很容易;但是當人生陷入低潮,你的價值觀就面臨考驗。

為什麼需要復原力?

五月初,臉書營運長桑德柏格和我出版了一本探討逆境復原力的新書《Option B》。我們都面臨人生的各種挑戰:考試不及格、婚姻失敗、比賽輸球、親人過世等,復原力(resilience)讓我們得以度過這些考驗。而復原力的關鍵在於,當遇到挫折,我們如何找到力量,堅持初衷?
有人統計過,「慷慨助人」、「真實不作假」、「堅持不懈」,是畢典演講最常被提到的三種美德。重點是,你需要復原力,才能堅守這些美德──當你對人性失去信心時,你需要復原力來保持助人的熱情;當別人對你失去信心時,你需要復原力來做真實的自己;而當你對自己失去信心時,你需要復原力來堅持不懈。
我非常喜歡這三種美德,但我擔心,如果你過度執著於這些價值,可能會損害挫折復原力。因為美德就像維他命,對健康很重要,但吃多了就不好,例如,吃太多維他命D,可能會傷腎。
亞里斯多德也認為,美德太少或太多,對我們都不好,而是要在過與不及之間,找到平衡。就像幽默,少了會很枯燥,太多又顯得愚蠢;就像驕傲,少了讓人懦弱,多了變成自戀。
更多未必更好。想要追求幸福與成功,你必須在過多和過少的極端之間,找到最佳平衡點,找到剛剛好。
所以,讓我們來檢視第一個美德「慷慨助人」,這是畢業典禮演說最常見的主題,將近三分之二的演說都會提到。我絕對是這個美德的粉絲,還寫過一本書談助人如何帶來成功與幸福的人生。
但是,太過熱心助人,可能會讓你精疲力竭。以教師為例,我們都推崇那些誨人不倦、無私付出的老師,然而研究卻發現,最樂於幫助學生的老師,往往因為過勞,反而影響教學,使學生的測驗成績變差。

助人之前,先戴好氧氣罩

教學成效最好的老師,雖然同樣很關心學生,但就像搭飛機的人都會被告知:「幫助別人之前,你必須先戴好自己的氧氣罩,」他們懂得自我保護,不會因為來者不拒而過勞。聽起來有點自私,但這樣反而能幫助更多人。
因此,第一個啟示:幫助別人,但不要犧牲你自己。
第二個高人氣美德「真實」,意思是忠於自己,有超過一半的畢典演說以它為主題。做人當然要真誠,我絕不鼓勵你欺騙自己。
念研究所時,有個教書的朋友請我代班上課,我向來很怕公開演講,但為了幫忙還是答應了。上完課,我特地請學生填寫問卷,看自己教得怎樣。結果非常殘酷,一位學生寫道,我上課太緊張了,緊張到讓全班都開始顫抖。(笑聲)
真實的我,非常不喜歡公開演講,但是從那時起,我開始自願替其他老師代課,因為這是進步的唯一方法。我並沒有忠於原來的我,而是忠於那個想要進步、想要在講台上很自在的我。
這就是第二個啟示:做真實的自己,但不要因此阻礙自我的成長機會。
第三個美德「堅毅」,或永不放棄,出現在四成以上的畢典演說裡。堅持,是成功和幸福的必要條件之一。JK羅琳的小說曾多次被出版社退稿,藍儂和麥卡尼曾被樂評家揶揄「吉他樂團已經不流行了」;當年他們如果因此放棄,今天我們就不會有《哈利波特》和披頭四。
這些名人因為不肯放棄而成功,可是,有成千上萬的作家、音樂人和創業家,卻因為不肯放棄而失敗。
我自己是過來人。我從小熱愛運動,每天花幾個小時練習投籃。小學六年級時,我沒選上籃球校隊,就去參加克里斯韋伯(前NBA球星)的籃球營,拚了命練習,結果,七年級校隊沒有我,我繼續努力,八年級校隊還是沒有我。升高中時,我的身高不到五英尺,這時我才幡然覺悟,是該放棄籃球了。
然後,我決定改學跳水。第一天上課,教練就說我走路像科學怪人,長得又矮,連他的祖母都能跳得比我高。但是沒關係,他說跳水其實是書呆子的運動,很適合打籃球太矮、跑田徑太慢、打美式足球又太弱的人來學。因為太容易學了,我後來兩度進入青少年奧林匹克全美資格賽,還能參加大學校際比賽。
這段經驗讓我領悟,「永不放棄」是個很糟糕的建議。因為有時候,放棄反而是一種美德。堅毅並不是要你「持續去做失敗的事」,而是「在第一和第二個計劃都失敗時,拓展你對夢想的定義,並找到新的方法來實現夢想,」就像當年,我不得不放棄打NBA的美夢,但我不必放棄成為運動員的夢想。
有時,復原力來自於鼓起勇氣,承認自己的缺陷。
當我決定要寫第一本書時,經紀人叫我先寫份提案,結果我一寫就欲罷不能,整本書都寫了出來,超過十萬字。經紀人看了以後,委婉地告訴我,這書只有學術同行可能有興趣,一般人根本不會想看。

向童話中的金髮女孩看齊

如果我堅持不放棄,就可能要換經紀人,或者自己找出版社出書。但對我來說,復原力意味著,將他人的回饋謹記在心,從頭開始。我的目標沒變(寫一本關於慷慨助人的書),改變的是策略(寫出會吸引人閱讀的內容)。經紀人建議我,用上課講話的方式寫作,於是我重新寫起,這次寫出來的就是《給予》一書。
第三個啟示:不要放棄你的價值,但要願意放棄你的計劃。
今天我想送給你們的忠告,就是向童話故事《金髮女孩與三隻熊》中的金髮女孩(Goldilocks)看齊。(編按:指遵守「不太冷、不太熱、剛剛好」的適度原則。)
美德跟吃粥一樣,太熱或太冷都要小心。如果你希望自己的人生幸福、成功又有復原力,就要學會在慷慨助人、忠於自己和堅持不懈這些美德中,找到剛剛好的平衡點。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