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取自天衛文文的中國歷史地圖集)
鄭和船隊曾經航行至東海、南海、泰國灣,繞過馬六甲海峽進入安達曼海及孟加拉灣,再繞過整個南印度至阿拉伯海、波斯灣,從亞丁灣進入紅海,亦有航行至東非馬達加斯加北部更遠的海域,到達沿海三十多個國家及島嶼,包括東南亞的爪哇、蘇門答臘、蘇祿、彭亨、真臘、暹羅;印度的古裏、榜葛剌;阿拉伯半島的阿丹、天方、左法爾、忽魯謨斯;東非的木骨都束、莫三比克貝拉港。
鄭和艦隊的七次遠洋有六次是在明成祖永樂年間(1402年至1424年)開始,而最後的第七次遠航是在明宣宗宣德元年(1425年至1435年)開始。前三次遠航最遠到達印度西南海岸的卡利卡特,而第四次最遠航行至波斯灣的荷姆茲海峽;最後,船隊遠航至阿拉伯半島和東非肯亞。
鄭和下西洋的目的,目前不同的歷史學家有不同的看法:
1尋找建文帝的下落、2掃蕩張士誠舊部、3與海外番國結盟,圍堵帖木兒帝國、4解決軍事復員問題、5耀兵異域,示中國富強、6發展海外貿易並殖民海外、7前往麥加朝聖
(以上資料取自維基百科)
明朝——劉家港--江蘇
福州--福建
廣州--廣東
菲律賓—蘇祿(蘇祿群島)
印尼—爪哇(三寶壟)—貿易
三佛齊(室利佛逝)—擒陳祖義
蘇門答臘(蘇門答刺)
南浡里(黎代)
滿刺加(麻六甲)—建碑、布施佛寺、國王來朝
孫刺(巽他)
越南——占城—賜王冠帶
馬來西亞—彭坑(彭亨)
柬埔寨(扶南)—真臘
泰國—暹羅
印度—古裏(科澤科德)—立石碑
加異勒(卡異爾)
柯枝(科契)—封國中大山為鎮國山+立碑
阿拔把丹(亞美達巴德)
葛蘭(奎隆)
翠藍嶼(大尼科巴島)
斯里蘭卡—錫蘭—擒國王
馬爾地夫—溜山
孟加拉—榜葛剌
阿拉伯—沙烏地阿拉伯—天方(麥加)
阿拉伯—忽魯謨斯(荷莫茲海峽)—進貢獅子、金錢豹、西馬
阿拉伯—阿丹(葉門亞丁?)
阿拉伯—祖法兒、左法爾(阿曼?葉門?)
非洲—索馬利亞—木骨都束(摩加迪休)—進貢花福鹿、獅子
竹步(竹步)
非洲—肯亞—麻林迪—進貢麒麟
非洲—剌撒(蘇丹?)
非洲—幔八撒(莫三比克貝拉港?肯亞蒙巴薩?)
烏斯藏—西藏
摩臘婆—印度
帖木兒汗國—伊朗
天方—阿拉伯
暹羅—泰國
占城—越南
渤泥—汶萊、印尼婆羅州
蘇魯馬益—印尼泗水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