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30日 星期三

須知單/袁牧


【須知單】───學問之道,先知而後行,飲食亦然。作須知單。

-先天須知
凡物各有先天,如人各有資稟。人性下愚,雖孔、孟教之,無益也;物性不良,雖易牙烹之,亦無味也。指其大略:豬宜皮薄,不可腥臊;雞宜騸嫩,不可老稚;鯽魚以扁身白肚必為佳,烏背者必崛強於盤中;鰻魚以湖溪游泳為貴,江生者槎枒其骨節。穀餵之鴨,其膘肥而白色;壅土之筍,其節少而甘鮮。同一火腿也,而好醜判若天淵;同一台鯗也,而美惡分為冰炭。其他雜物,可以類推。大抵一席佳肴,司廚之功居其六,買辦之功居其四。
醉犀生曰:蟹以籪蟹為佳,蝦以湖蝦為上。鱭則江生為最,河生次之;羊則湖羊為優,山羊劣矣。急水之魚,多刺而肥;緩水之魚,味鮮而薄。如此之類,不可不知。按《小史集解》云:流水之魚,背鱗白而味美;止水之魚,背鱗黑而味惡。


-作料須知
廚者之作料,如婦人之衣服首飾也,雖有天姿,雖善塗抹,而敝衣襤褸,西子亦難以為容。善烹調者,醬用伏醬,先嘗甘否;油用香油,須審生熟;酒用酒釀,應去糟粕;醋用米醋,須求清冽。且醬有清濃之分,油有葷素之別,酒有酸甜之異,醋有新陳之殊,不可絲毫錯誤。其他蔥、椒、薑、桂、糖、鹽,雖用之不多,而俱宜選擇上品。蘇州店賣秋油,有上、中、下三等。鎮江醋顏色雖佳,味不甚酸,失醋之本旨矣。以板浦醋為第一,浦口醋次之。
犀曰:作菜不易省作料。作料省,菜必不佳。至辛辣之味,用之各有所宜;然有惡蔥蒜者、惡薑者、惡醋者,食性之偏不可為訓也。


-洗刷須知

洗刷之法:燕窩去毛,海參去泥,魚翅去沙,鹿筋去臊。肉有筋瓣,剔之則酥。鴨有腎臊,削之則淨。魚膽破而全盤皆苦,鰻涎存而滿碗多腥。韭刪葉而白存,菜棄邊而心出。《內則》曰:「魚去乙,鱉去丑。」此之謂也;諺云:「若要魚好吃,洗得白筋出。」亦此之謂也。
犀曰:鄉人得魚,不忍多洗;以為多洗則失鮮味,殊可笑也。


-調劑須知

調劑之法,相物而施。有酒、水兼用者,有專用酒不用水者,有專用水不用酒者;有鹽、醬並用者,有專用清醬不用鹽者,有專用鹽不用醬者。有物太膩要用油先炙者,有氣太腥要用醋先噴者,有取鮮必用冰糖者。有以乾燥為貴者,使其味入於內,煎炒之物是也;有以湯多為貴者,使其味溢於外,清浮之物是也。

-配搭須知
諺曰「相女配夫」。《記》曰「儗人必於其倫」。烹調之法何以異焉?凡一物成,必需輔佐。要使清者配清,濃者配濃,柔者配柔,剛者配剛,方有和合之妙。其中可葷可素者,蘑菇、鮮筍、冬瓜是也;可葷不可素者,蔥、韭、茴香、新蒜是也;可素不可葷者,芹菜、百合、刀豆是也。常見人置蟹粉於燕窩之中,放百合於豬雞之內;毋乃唐堯與蘇峻對坐,不太悖乎?亦有交互見功者,炒葷菜用素油,炒素菜用葷油是也。
犀曰:向聞同盟程子彩生言,有人以蒜苗配魚翅,絲瓜配甲魚,大蒜配江瑤柱種種;聞之已足令人失笑。

-獨用須知
味太濃重者,只宜獨用,不可搭配。如李贊皇、張江陵一流,須專用之方盡其才。食物中鰻也、蟹也、鰣魚也、牛羊也,皆宜獨食,不可加搭配。何也?此數物者,味甚厚,力量甚大,而流弊亦甚多;用五味調和,全力治之,方能取其長而去其弊。何暇舍其本題,別生枝節哉!金陵人好以海參配甲魚,魚翅配蟹粉,我見輒攢眉。覺甲魚、蟹粉之味,海參、魚翅分之而不足;海參、魚翅之弊,甲魚蟹粉染之而有餘。

-火候須知
熟物之法,最重火候。有須武火者,煎炒是也;火弱則物疲矣。有須文火者,煨煮是也;火猛則物枯矣。有先用武火,而後用文火者,收湯之物是也;性急則皮焦而裏不熟矣。有愈煮愈嫩者,腰子、雞蛋之屬是也;有略煮即不嫩者,鮮魚、蚶蛤之類是也。肉起遲,則紅色變黑;魚起遲,則活肉變死肉。屢開鍋蓋,則多沫而少香;火熄再燒,則油走而味失。道家以丹成九轉為仙,儒家以無過不及為中。司廚者能知火候而謹伺之,則幾於道矣。魚臨食時,色白如玉、凝而不散者,活肉也;色白如粉、不相膠粘者,死肉也。明明鮮魚而使之不鮮,可恨已極。
犀曰:梁林中丞《浪跡叢談》載,其中堂過一處,辦差者煮鴨未爛,恐誤食時,急下溺焉。中堂食而美,以為各處所不及,厚加賞賚觀此,則庖人之弊何可勝防哉!隨園以知火候為幾於道,若此庖者可謂道在尿溺矣。

-色臭須知
目與鼻,口之鄰也,亦口之媒介也。嘉餚到目,到鼻,色臭便有不同。或凈若秋雲,或艷同琥珀,其芬芳之氣撲鼻而來,不必齒決之舌嘗之而後知其妙也。然求色不可用糖炒,求香不可用香料。一涉粉飾,便傷至味。
犀曰:糖炒、香料,自是捷徑。世之為能吏、為通人者大抵多用此法。

-遲速須知
凡人請客,相約於三日之前,自有工夫平章百味。若陡然客至,須須便餐。作客在外,行船落店,此何能取東海之水戒南池之焚乎?必須預備一種「急救章」之法如炒雞片,炒蝦米,豆腐炒肉絲及糟魚、茶腿之類,反能因速而見巧者,不可不知。
犀曰:禾中范別駕言,其尊人官河南時,河工官吏以奢侈相尚。別駕一日思食雞片,傳語未幾,即已上桌,訝其速也;入廚下覘之,見一雞滾撲於地,視之,兩腿已生斫矣。為之憮然而返。又有人宴客,飲酒甚歡,客忽欲食驢肉,主人難之;問諸庖人,庖人諾而退。俄頃,肉至,賓客啖而稱美。方讚賞間,他客之僕來告曰,主人之馬已為人臠割矣。往視,血漬淋漓,不復可乘。主人心知庖人所為而已無及矣。觀此二事,又可為叱嗟立辦之戒。


-變換須知
一物有一物之味,不可混而同之;猶如聖人設教,因才樂育,不拘一律,所謂君子成人之美也。今見俗廚,動以雞、鴨、豬、鵝一湯同滾,遂令千手雷同,味同嚼蠟;吾恐雞、鴨、鵝、豬有靈,必到枉死城中告狀矣。善治菜者,須多設鍋、灶、盂、缽之類,使一物各獻一性,一碗各成一味。嗜者舌本應接不暇,自覺心花頓開。
犀曰:此說誠是。然今之所謂一品鍋者,雞、鴨、肘子、火腿一鍋同煮,味自濃厚,未始非集大成之道也。雞、鴨、豬、鵝一湯同滾,揆之物情不能無和;然狐、貉一丘,千古所概,又豈雞、豬、鵝、鴨而已哉?若至枉死城告狀,吾恐閻羅王失入處分,正不知凡幾;又安得如孫大聖者,為之打開地獄,一筆勾之。

-器用須知
古語云:「美食不如美器。」斯語是也。然宣、成、嘉、萬窯器太貴,頗愁傷損;不如竟用御窯,已覺雅麗。惟是宜碗者碗,宜盤者盤;宜大者大,宜小者小,參錯其間,方覺生色。若板板於十碗八盤之說,便嫌笨俗。大抵物貴者器宜大,物賤者器宜小;煎炒宜盤,煨煮宜碗;煎炒宜鐵鍋,煨煮宜砂罐。
犀曰:在山西時,見陸杏坡明府家器具甚佳,皆熙、隆舊窯,大小不一,錯綜而來,殊令人有買櫝還珠之想。

-上菜須知
上菜之法:鹹者宜先,淡者宜後;濃者宜先,薄者宜後。無湯者宜先,有湯者宜後。且天下原有五味,不可以鹹之一味概之。度客飽則脾困矣,須用辛辣以振動之;慮客酒多則胃疲矣,須用酸甘以提醒之。

-時節須知
夏日長而熱,宰殺太早則肉敗矣;冬日短而寒,烹飪稍遲則物生矣。冬宜食牛羊,移之於夏,非其時也。夏宜食乾臘,移之於冬,非其時也。輔佐之物,夏宜食芥末,冬宜用胡椒。當三伏天而得冬醃菜,賤物也,而竟成至寶矣;當秋涼時而得問政筍,亦賤物也,而視若珍饈矣。有先時而見好者,三月食鰣魚是也;有後時而見好者,四月食芋艿是也。其他亦可類推。有過時而不可吃者:蘿蔔過時則心空,山筍過時則味苦,刀鱭過時則骨鯁。所謂四時之序,成功者退,精華既竭,搴衣去之也。
犀曰:鰣魚過時則骨漸多,雌蟹過時則黃變子,茄至秋則有毒,羊入春則發病。土步須在清明前,白菜須在霜降後。若八月食鰣魚,正月食螃蟹,則生平偶然之遇,可遇而不可求也。

-多寡須知
用貴物宜多,用賤物宜少。煎炒之物,多則火力不透,肉亦不鬆,故用肉不得過半斤,用雞、魚不得過六兩。或問:「食之不足,如何?」曰:「俟食盡後,另炒可也。」以多為貴者,白煮肉非二十斤以外,則淡而無味。粥亦然。非斗米,則汁漿不厚;且須扣水,水多物少,則味亦薄矣。
犀曰:以小瓷甌煮香粳米粥一甌,於更闌酒盡時徐徐啜之,是何等風趣,又豈必斗米食肉哉!

-潔淨須知
切蔥之刀不可以切筍,搗蒜之臼不可以搗粉。聞菜有抹布氣者,由其布之不潔也;聞菜有砧板氣者,由其板之不淨也。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良廚先多磨刀、多換布、多刮板、多洗手,然後治菜。至於口吸之煙灰、頭上之汗汁、灶上之蠅蟻、鍋上之煙煤,一玷入菜中,雖絕好烹庖,如西子蒙不潔,人皆掩鼻而過之矣。
犀曰:大約治菜求工,不但廚司,尤需內助之賢。如理燕窩,必須女手纖纖,細心搜剔,不使有一毛不拔之憾。他如剝鮮雞頭、鮮蓮子等,亦然。斷不可以庖人油手近之。若庖人手段高絕,而衣服骯髒、涕泗腥穢者,宜優其工食,俾得熏之,沐之;如不能改,勿寧舍旃。

-用纖須知
俗名豆粉為纖者,即今拉船用纖也。須顧名思義。因治肉者,要作圓而不能合,要作羹而不能膩,故用粉以牽合之;煎炒之時,慮肉貼鍋必至焦老,故用粉以護持之。此纖義也。能介此義用纖,必恰當。否則亂用可笑,但覺一片糊塗。《漢制考》:齊呼曲麩為媒。媒即纖矣。
犀曰:吳孝廉懷珍不喜食纖。曩在京師與先大夫及陳雲卿師、譚仲脩丈日飲於酒家,每菜必諄囑勿用纖。一日,過賣以楂糕拌梨絲進,正色謂之曰:「吳老爺,這樣並未用纖。」合座為之絕倒

-選用須知
選用之法:小炒肉用後臀,做肉圓用前夾心,煨肉用硬短勒;炒魚片用青魚、季魚,做魚鬆用魚軍魚、鯉魚,蒸雞用雛雞,煨雞用騸雞,取雞汁用老雞。雞用雌才嫩,鴨用雄才肥。蓴菜用頭,芹、韭用根,皆一定之理,餘可類推。

-疑似須知
味要濃厚,不可油膩;味要清鮮,不可淡薄。此疑似之間,「差之毫釐,失之千里」。濃厚者,取精多而糟粕去之謂也;若徒貪肥膩,不如專食豬油矣。清鮮者,真味出而俗塵無之謂也;若徒貪淡薄,則不如飲水矣。
犀曰:冬筍煨肉,清鮮與濃厚為鄰;火腿蒸菜,濃厚與清鮮相濟。知者可以辨疑似矣。

-補救須知
名手調羹,鹹淡合宜,老嫩如式,原無需補救,不得已,為中人說法則:調味者寧淡勿鹹;淡可加鹽以補救之,鹹則不能使之再淡矣。烹魚者,寧嫩勿老;嫩可加火候以補之,老則不能強之再嫩矣。此中消息於下作料時靜觀火色,便可參詳。
犀曰:淡可救,鹹不可救,固也;然蟹羹、蓴菜、蛤蚶之屬,既已起鍋,若嫌其淡,再入鹽滾之,則蟹易腥,蓴易爛,蛤蚶枯矣。嫩可救,老不可救,固也;然白切雞、醋摟魚之屬,雞已切碎,魚已加醋,亦不復下鍋矣。

-本分須知
滿洲菜多燒煮,漢人菜多羹湯,童而習之,故擅長也。漢請滿人,滿請漢人,各用所長之菜,轉覺入口新鮮,不失邯鄲故步。今人忘其本分,而要格外討好,漢請滿人用滿菜,滿請漢人用漢菜,反致依樣葫蘆,有名無實,畫虎不成反類犬矣。秀才下場,專作自己文字,務極其工,自有遇合;若逢一宗師而摹仿之,逢一主考而摹仿之,則掇皮無真,終身不中矣。
犀曰:天下之口雖同,而食性則處處不同,烹庖亦異。北方食品少於南方,而京師餚饌勝於南方。則如作枯窘題,偏有新意;南人作單句寬廓題,遂覺滿紙陳言,反難出色矣。他如清江菜多油,蘇州菜多糖,是皆食性之不同者。

2016年11月28日 星期一

長干行 課前練習 必做問卷

 
高一同學
 
請您先看這片朗讀影音,仔細看,之後要連結後方的問卷,
並回復到老師信箱snoopy921010@yahoo.com.tw
 
你一定要做課前功課喔!老師要點
 
 
問卷連結
  
 
 
 

2016年11月23日 星期三

杜甫句子

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寄李太白二十韻)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

揮毫落紙如雲煙(飲中八仙歌)

滄海先迎日,銀河倒列星(不離西閣)

老去悲秋強自寬,興來今日盡君歡(九日藍田崔氏莊)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月夜憶舍弟)

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自京赴奉先詠懷五百字)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望岳)

造化鍾神秀,陰陽割昏曉(望岳)

世情惡衰歇,萬事隨轉燭(佳人)

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濁(佳人)

玉露凋傷楓樹林,巫山巫峽氣蕭森(秋興)

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前出塞)

男兒生世間,及壯當封侯(後出塞)

英雄割據雖已矣,文采風流今尚存(丹青引贈曹將軍霸)

新松恨不高千尺,惡竹應須斬萬竿(將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嚴鄭公五首)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春夜喜雨)

仲夏苦夜短,開軒納微涼(夏夜嘆)

安得如鳥有羽翅,托身白雲還故鄉(大麥行)

新鬼煩冤舊鬼哭,天陰雨溼聲啾啾(兵車行)

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江畔獨步尋花七絕句)

穿花蛺蝶深深見,點水蜻蜓款款飛(曲江二首)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絕句)

癲狂柳絮隨風舞,輕薄桃花逐水流(漫興)

桃花一簇開無主,可愛深紅愛淺紅(江畔獨步尋花)

桃花細逐楊花落,黃鳥時兼白鳥飛(曲江對酒

人生不相見,動如參與商(贈衛八處士)

昔別君未婚,兒女忽成行(贈衛八處士)

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登岳陽樓)

地卑荒野大,天遠暮江遲(遣興)

出師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淚滿襟(蜀相)

炙手可熱勢絕倫(麗人行)

誰憐一片影,相失萬重雲(孤雁)

翻手作雲覆手雨,紛紛輕薄何須數(貧交行)

詞源倒流三峽水,筆陣獨掃千人軍(醉歌行)

星垂平野闊,月湧大江流(旅夜書懷)

霜皮溜雨四十圍,黛色參天二千尺(古柏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