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21日 星期四

中國小說補充

六才子書清代金聖嘆說法
莊子(莊周著,子書)、
離騷(屈原著,騷體韻文)、
史記(司馬遷著,史書)、
杜詩(杜甫著,詩集、韻文)、
水滸傳(施耐庵著,小說)、
西廂記(王實甫著,戲曲韻文)
 
四大奇書
水滸傳
三國演義
西遊記
金瓶梅
元末施耐庵
元末羅貫中
明吳承恩
明蘭陵笑笑生
俠義
歷史
神怪
世情
大宋宣和遺事
三國志
大唐玄奘法師
西天取經記
 
集體創作
(施耐庵+羅貫中)
集體創作
(施耐庵+羅貫中)

 
 
最早的白話
長篇章回
最深入間的
長篇章回
(半文言半白話)
 
 
清李漁1610-1680
紅樓夢作者曹雪芹1724-1763
與六才子書重覆的──水滸傳


 
小說之第一及最
1.第一部筆記志人小說:世說新語
 2.第一部白話章回小說:水滸傳
 3.第一部歷史章回小說:三國演義
4.最通行的歷史章回小說:三國演義
 5.最早通行的白話章回小說:水滸傳
6.最具影響力的章回神怪小說:西遊記
7.最具影響力的諷刺小說:儒林外史
8.第一部由文人獨力創作的小說:金瓶梅
 9.最具影響力的短篇神怪小說:聊齋志異
10.最受後人喜愛研究的章回小說:紅樓夢
11.第一部揭發清官之惡的小說:老殘遊記
12.最偉大的古典小說:紅樓夢
  
三國志與三國演義
史別
作者
時代
內容
地位
三國志
正史
陳壽
記三國興亡共65
以魏為正統
四史之一
三國演義
非正史
羅貫中
記三國故事,除正史外,多增飾
以蜀漢為正統
四大奇書之一
 
中國小說流變史
先秦
770-221
小說莊子外物篇
漢書藝文志:出於稗官,街談巷語,道聽塗說者之所造
隋書經籍志:以燕丹子為最早
漢魏六朝
221-581
筆記小說,皆零星記事,不重結構,屬文言短篇
志人: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開說部之先河
志怪:干寶的搜神記、張華博物志
隋唐
581-960
傳奇,為有結構的短篇文言故事,保存於宋李昉太平廣記,為中國最早的一部小說總集
豪俠類:杜光庭虬髯客傳、袁郊紅線傳、李公佐謝小娥傳、裴鉶崑崙奴
愛情類:白行簡李娃傳、陳鴻長恨歌傳、蔣防霍小玉傳、元稹會真記又名鶯鶯傳
神怪類:沈既濟枕中記、李公佐南柯太守記、陳玄祐離魂記、李朝威柳毅傳
歷史類:姚汝能安祿山事蹟
960-1279
話本(說書人的稿本),是短篇白話小說的成熟階段
文言傳奇:樂史的綠珠傳
話本小說:收錄在京本通俗小說、清平山堂話本等集中
1279-1386
長篇章回小說的發展
施耐庵水滸傳:白話口語,屬俠義類小說(大宋宣和遺事)─最早的一本白話長篇章回小說
羅貫中三國演義:文言,屬歷史類小說(三國志)
1386-1644
明代成為白話小說成熟的時代,明確地肯定了小說的文學與社會價值。(如袁宏道即重視小說在文學上的地位)
白話長篇:吳承恩西遊記(神怪小說)、蘭陵笑笑生金瓶梅、許仲琳封神演義(神怪小說)
短篇小說:馮夢龍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恆言)、凌濛初二拍(拍案驚奇、拍案驚奇二刻)。抱甕老人將以上作品選出四十篇,名為今古奇觀
1644-1911
一、章回小說為主流
1愛情類:曹霑紅樓夢
2諷刺類:吳敬梓儒林外史
3豪俠類:文康兒女英雄傳、石玉崑三俠五義 
4神怪類:李汝珍鏡花緣
二、文言短篇小說:蒲松齡的聊齋志異,似唐人傳奇,被譽為中國文言短篇小說之「王」。
三、晚清譴責小說大興:因戊戌變法維新運動失敗而產生,揭發社會黑暗、申斥政治腐敗的小說。雖與諷刺小說同類,然「辭氣浮露,筆無藏鋒」,有過甚其辭的地方。

 

同義詞 -- 平民/在位者

平民

皁帽布衣/青衣烏帽/平頭百姓/匹夫匹婦/黔首黎庶/粗褐布衣/村夫野老/市井小民/凡夫俗子/白屋之士/布衣韋帶
布衣/生靈/小人/野人/卑首/白丁/白屋/褐夫/蒼生/萬人/黔黎/黔首/黎庶/
赤子/青衣/百姓/蒸民/生民/丘民/草茅/匹夫/白身/白衣/素族/閭左/素族/
塵凡/編氓/編戶

在位者

簪纓搢紳/搢紳軒冕/搢紳之士/冠蓋之士/紱冕之士/佩紫懷黃/紆青拖紫/服冕乘軒/垂紳插笏
在位/肉食/大人/當路/當道/搢紳/衣冠/邦冕/軒裳/聞達/在勢/簪纓/紱冕/
解褐

2013年11月20日 星期三

第四屆BenQ華文世界電影小說獎 徵文辦法12月31日止

2013年 第四屆BenQ華文世界電影小說獎 徵文辦法
主辦單位
明基友達基金會
協辦單位
中國時報人間副刊
香港明報集團

 
一. 宗旨
結合小說與電影,促進文字創作與影像創作的交流。

 
二. 徵文類型
為求周延包容、多元廣納、擴大參與,舉凡寫實的愛情、動作、推理,乃至奇幻的驚悚、科幻、寓言…,皆在歡迎之列。

 
三. 內容要件
小說內容的元素要件,包涵人物角色、背景場景、故事情節,無論類型如何,均須具備相當的清晰度、深刻度,描寫設定有利於且有易於電影攝製者,為評審給獎的重要準據。

 
四. 字數、資格
作品字數需以四萬至六萬字之間為原則。國內外華人均可參加,惟須以正體(繁體)中文寫作。參加徵文之作品,必須未曾在任何報章雜誌、網路(含Blog部落格、社群網站等)發表或公開展示及出版者為限。

 
五. 獎金獎勵
首獎一名,獎金新台幣50萬元,首獎獎座一座
貳獎一名,獎金新台幣30萬元,貳獎獎座一座
參獎一名,獎金新台幣20萬元,參獎獎座一座
佳作二名,獎金各新台幣10萬元,佳作獎座各一座


 六. 專書
主辦單位得將前三名得獎作品出版或委託第三者出版本屆華文世界電影小說獎專書,不另致酬。

 七. 發表
獲獎作品得全部或摘要部分刊登於人間副刊、本獎官方網站,不另致酬。

八. 改編權利
本徵文之主要目的,在於徵選、鼓舞優秀小說,並為其爭取機會改編成影視作品。得獎作品,主辦單位有權將得獎作品改編、製作或授權第三方改編、製作電影、電視劇、舞台劇、動畫及漫畫作品,並予以公開播映、表演、發行,不另致酬。惟主辦單位擁有之此項改編權利,其行使期間,自本屆徵文得獎名次公佈揭曉日起算五年內為限。參加本徵文者視同同意本項規定。

 
九. 評審
聘請資深電影人及作家進行作品評審,評審分初審、複審、決審三階段辦理。初審以書面審查方式辦理,複審、決審召開評審會議。評審得依參賽作品水準決定獎項是否從缺,以及各獎項的名額。主辦單位有權依工作進程訂立評審時間。

 
十. 投件、收件
1. 2013年9月1日開始收件,2013年12月31日截止收件(以台灣郵戳日期為憑)。
2. 作品電腦列印稿三份,(12級細明體、A4紙張,請勿於稿件上留下任何作者資料。以簡體字寫作者請自行轉換成正體(繁體)中文列印,格式不符者,恕不受理),並附上存有完整文稿的電腦光碟或隨身碟寄至主辦單位。稿件內文除小說正文外,還需書寫500字故事大綱置於小說第一頁。
3. 稿件上請勿填寫任何個人資料,請以另一張紙詳盡條列:真實姓名(發表時可用筆名)、筆名、作品篇名、電腦統計作品字數、出生年月日、聯絡電話、E-mail信箱、通訊地址、戶籍地址,資料不足者,不予受理。得獎者需依主辦單位出版或宣傳要求,另外提供較詳細之個人資料、照片、個人簡歷、創作理念及得獎感言。在得獎名單公布前,不得逕自發表或參選其他文學獎,否則主辦單位有權取消得獎資格。
4. 稿件一律以掛號郵寄「(台灣)桃園縣333龜山鄉山鶯路157號/明基友達基金會『BenQ華文世界電影小說獎』執行小組」收。
5. 為方便作業,投稿紙本裝訂時請以長尾夾或釘書針固定成冊,無須膠裝。參加徵文之作品紙本與光碟/隨身碟檔案,概不退件,請自留底稿。
6. 參賽作品如未達水準,若干獎項可由決審委員決議從缺。在特殊狀況下,決審委員亦有權調整獎項數目或獎金金額。
7. 參加徵文作品如經發現有違反徵文辦法,或作品有冒借、抄襲等任何侵犯他人智慧財產權的現象,將在第一時間取消資格,該作品作者需立即退還所得獎金,並賠償主辦單位因此蒙受的一切損失。
8. 得獎獎金均須依中華民國稅法規定,由主辦單位先行代為扣除應繳稅額後給付。
9. 獲獎作品得全部或摘要部分刊登於人間副刊、香港明報世紀版、本獎相關官方網站,不另致酬。
10. 主辦單位得將前三名得獎作品出版或委託第三者出版本屆華文世界電影小說獎專書,不另致酬。

 
十一. 揭曉、頒獎
得獎作品與名單將於人間副刊盛大公佈。頒獎日擇期另訂。
本徵文辦法如有未盡事宜,主辦單位有權依工作進程隨時修訂,修訂的內容將公佈於網站:(BenQ 華文世界電影小說獎)。
附加檔案: 

第五屆「生命樂活故事」徵文辦法 12月30日止

一、主辦單位:生命藍海教育基金會
二、主  旨:為鼓勵社會大眾把力行生命樂活的人物故事,透過文字的書寫,藉由真實的感人故事,來呈現當遇到各種困境時對生命抱持樂活的態度,給予社會大眾正確的觀念教育,幫助大家從心靈痛苦中走出來,學習用正面的思考來面對生活的挫折,用樂觀的態度來創造希望的未來。歡迎大家踴躍參加,一起發現美麗的樂活人生。
三、徵文主題:以下五大主題擇一書寫(題目可自訂)
1、生命的美好與希望
2、生活的感恩與惜福
3、人間的善行與善念
4、社會的關懷與溫暖
5、生態環保的自覺與省思

四、評選重點:內容的感人與真實性。
五、文類、字數:散文,一五○○至二○○○字為限。 (標點符號不列入)
●組別、獎項:(獎金依籌募金額多寡來分配,若有更改將另行通知)
社會組(含研究所學生):
第一名:三萬元
第二名:二萬元
第三名:一萬元
佳作五名:四千元
入選二十名:一千五百元

學生組:
第一名:一萬五千元
第二名:一萬元
第三名:五千元
佳作三名:三千元
入選十名:一千五百元

以上得獎者除獎金外(獎金依規定扣所得稅),另致贈獎牌、獎狀。
六、徵文規定:
(1)具中華民國國籍之人士,凡以中文寫作者均可應徵。
(2)應徵作品必須未曾在任何報刊、媒體(含網路)發表,輯印成書者亦不得參賽。
(3)曾經獲得「第四屆生命樂活故事」徵文前三名者,不得參賽。
(4)收件:2013年9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郵戳為憑。揭曉:2014年4月中旬。
(5)贈獎:時間地點另行公告。
七、注意事項:
(1)主辦單位擁有得獎作品發表權,並收錄於生命藍海教育基金會網站。結集出書時不另支付稿費。
(2)得獎作品若屬抄襲他人作品或冒名頂替者,參賽者須負法律責任,主辦單位將追回獎金與獎座(獎牌)。若已經發表(含網路)或出版,取消得獎資格。
(3)參賽作品請以電腦列印於A4白紙上(作品三份)。概不退稿,請自留底稿。
(4)原稿上請勿填寫個人資料,請將資料填寫於報名表上。研究所學生請勿參加學生組,學生組參賽者請附學生證正反面影本。
(5)請在信封上註明應徵「第五屆生命樂活故事徵文」及應徵組別,一律掛號郵寄至(231)台北縣新店市安祥路102巷5號4樓,生命藍海教育基金會收。
(6)徵文活動相關問題一律以e-mail方式詢問。
  e-mail:bol22002155@yahoo.com.tw
(7)徵文辦法若有修訂,得另行公布。
   報名表請至基金會網站自行複製索取。http://blog.xuite.net/bol22002155/lohas

行天宮「讀好書、說好話、行好事、做好人」 徵文比賽103年1月31日止

2013行天宮「讀好書、說好話、行好事、做好人」 徵文比賽
一、徵選期間:2013年11月1日(星期五)至2014年1月31日(星期五)
二、評選期間:2014年2-3月

三、主題說明
關聖帝君的四句箴言「讀好書、說好話、行好事、做好人」。釋義如下:

(一)讀好書:開拓生活的眼界,建立正確的知見,讓我們活出生命的智慧。

讀書是為了明理,明白各式各樣的道理,事務之理、天文地理、人倫道理。讀好書是建立「正確知見」,提供準則,是生活實踐的基礎入門。什麼才算是好書呢?能夠「講道理、明是非、開智慧、去煩惱」的書都是好書。把書讀好,貴在「知行合一、反躬自醒」。

(二)說好話:溝通良善的禮貌,表達正向的鼓勵,讓我們活出人情的味道。

什麼才算是好話呢?具備「真誠、正直、寬厚、禮貌、柔軟、調和」等特質的話。發自內心,真誠說出「肯定、鼓勵、讚美、勸勉、感恩、祝福」的話就是好話。把話說好的五個要點:1.要有「謙和心」2.要有「同理心」3.要注意時機和場合4.要注意表情5.要注意措辭。

(三)行好事:提供適時的扶助,奉獻無私的關懷,讓我們活出慈悲的溫度。

什麼才算是好事呢?要能「利他利己」:能利益他人,也能利益自己的就是好事。要能「立他立己」:在開導他人和他人溝通的過程中,自己也有收穫。做好事的兩個原則:1.同情的理解2.正確的判斷,幫助他人向上向善提升。

(四)做好人:善盡分內的責任,勇敢承擔的態度,讓我們活出品德的芬芳。

什麼才算是好人呢?能夠修善斷惡,利人利己的人,就是好人。做好人也要勤修五倫八德,要能擔當責任,不推卸責任,不推卸過錯。如遇事不能擔當、怕得罪人,而不講原則、不分是非、不勇於面對,那麼這樣的人並不算是好人,反而是鄉愿、濫好人。

----請以「讀好書、說好話、行好事、做好人」四句箴言中任選其一或四句全選,做為徵文的題目,透過自身的觀察、審思、真心實踐心得或真人真事實踐小故事,以散文為體裁敘述如何傳承、推廣、發揚與落實,以認識自我生命價值與意義,推行正見、淨化人心、祥和社會風氣
 三、報名收件: (一)收件日:2013年11月1日起至2014年1月31日(星期五)〈以郵戳為憑〉(請自行報名) (二)收件地址:請將作品原稿掛號寄至: 10482台北市中山區松江路359號,行天宮志業中心推廣室收。資料繳交不齊全者,恕無法完成報名收件程序,且參賽作品恕不退件。 四、參加對象: 社會組:一般社會大眾(18歲以上非在學學生) 大專組:大專生(含研究生) 高中組:高中職在學學生 國中組:國中在學學生 國小組:國小五、六年級在學學生 五、比賽要求: (一)繁體中文寫作,字數800字至3000字以內(含標點符號,並以word字數統計為準)。作品一律電腦打字,以A4紙張直式橫向繕打,標題字體以標楷體16級字、內文以標楷體14級字為標準。單行間距,與前後段間距0.5行(勿設定文件格線等)。 社會組:1500字至3000字以內 大專組:1500字至3000字以內 高中組:1200字至2000字以內 國中組:1200字至2000字以內 國小組:800字至1200字以內 (二)稿件請分別提供紙本稿件乙式五份(雙面列印,稿件上必須剔除任何個人資料)及光碟乙份(內燒錄入文字作品之doc(docx)及pdf檔(各乙份)。檔案命名:「組別-作者-作品名稱.doc(docx)」、「組別-作者-作品名稱.pdf」)。 (三)每一參賽者以報名1篇作品為限。參賽作品應出於參賽者之原創,作品不得有抄襲、冒名頂替、一稿兩投、已公開發表或轉印成書者等情形,經查證屬實,即取銷參賽資格;若得獎後遭舉發查證屬實,即取銷得獎資格並追回獎金、獎學金及獎狀。 (四)來稿字數不合規定者,將不列入評選。且投寄稿件為參賽定本,不接受參賽者於來稿後修稿改件。 歡迎大家踴躍參加!  
連結 http://www.ht.org.tw/spage/2013act/20131101.htm
 附件圖示 附件1 form2.pdf
 附件圖示 附件2 報名表.doc

2014全國高中職學生木瓜園文學獎 103年4月15日止


國立屏東教育大學「2014全國高中職學生木瓜園文學獎」徵文辦法

一、活動宗旨:為發掘文學創作人才,培育人文素養及創作風氣,特舉辦全國高中學生文學獎活動,鼓勵學生參與文學創作。
二、主辦單位:國立屏東教育大學
三、參加資格:全國公私立高中職學生
四、徵稿日期:1021115日(星期五)至103415日(星期二),以郵戳為憑,逾期恕不受理。
五、徵稿文類與字數規定:
   (一)小說:10,000字以上,15,000字以內
   (二)散文:2,000字以上,3,000字以內。
   (三)新詩:50行以內。
    可同時投稿不同文類,惟各類參賽作品以一件為限。
六、文稿格式:
請採A4規格紙張,以Microsoft Word直式橫書(由左至右、由上至下)繕打;字型請選用標楷體,標題14號字、內文12號字,行距22pt標點符號一律為全形,數字及英文字母可採半形。
七、評選方式:
(一)由主辦單位聘請專家學者擔任評審,分初審、決審兩階段進行評選。
                       初審階段:103425日(星期五)至10359日(星期五)
          決審階段:103515日(星期四)至10365日(星期四)
(二)如參賽稿件未達一定質量水準,得由評審會議決議從缺獎項或酌減獲獎名額。
八、獎勵辦法:各類別獲獎名額及獎勵如下
小說類:第一名12,000元、第二名10,000元、第三名6,000元、佳作10名每名3,000元;各獎項另頒發獎狀乙紙。
散文類:第一名10,000元、第二名8,000元、第三名6,000元、佳作10名每名3,000元;各獎項另頒發獎狀乙紙。
新詩類:第一名10,000元、第二名8,000元、第三名6,000元、佳作10名每名3,000元;各獎項另頒發獎狀乙紙。
九、參賽方式:
請填寫作者資料表(由作者及指導老師共同簽署)、授權出版同意書各一份,連同作品一式四份及作品電子檔光碟1片裝入A4信封袋,並黏貼報名寄件封面,掛號郵寄至900-03屏東市民生路4184樓「2014全國高中職學生木瓜園文學獎評審委員會收」。 
十、投稿注意事項:
(一)參賽稿件均採匿名評審,請勿書寫作者資料及任何記號。
(二)曾投稿其他文學獎(無論獲獎與否)或以任何型式發表過之舊作,均不得投稿本文學獎。
(三)曾獲得本文學獎同類別第1名兩次(含)以上者,不得再投稿該類作品參賽。
(四)參賽作品嚴禁抄襲他人創作,亦不接受改寫及翻譯稿件;如有侵害他人著作權或違反上述規定之情事,經檢舉查證屬實後,除追回獎金、獎狀外,並自行負擔法律責任。
(五)稿件寄出後,不得以任何理由要求修改或抽換;作品請自留底稿,無論得獎與否,概不退稿。
(六)得獎作品版權屬主辦單位所有,主辦單位具以合理方式利用、保存或轉載出版之權利。
(七)本活動辦法如有未盡事宜,得修正補充並公告於相關網頁。
十一、評選結果公布:
(一)預定103616日(星期一)前於網站公布決選結果,並另函通知得獎人。
(二)擇期公開頒獎,時間、地點另行公告。
十二、詳細活動辦法及報名表件參見附檔
十三、聯絡方式:
國立屏東教育大學 通識教育中心
聯絡人:何小姐
電話(08)722-6141 begin_of_the_skype_highlighting (08)722-6141 免費  end_of_the_skype_highlighting分機27202
電子郵件:npue-ge@mail.npue.edu.tw
地址900-03 屏東市民生路4184

2013年11月6日 星期三

的 vs 地 vs 得 vs 底


一、結構助詞
1.附在名詞後,表所屬、所有的關係。如:我的書、太陽的光。
 
2.夾在動詞的間接受詞與直接動詞間,以表示動作的對象。如:別生老張的氣、他總是扯我的後腿。(與1同類,民國初年或用「底」字來表示)

3.附在形容詞後。如:美麗的風景、聰明的小孩。

4.附在修飾片語或子句後(在上下文清楚的情況下,被修飾的名詞可以省略)。如:他寄來的信,我昨天收到、那買花的沒零錢找。(與3.同類)

5.附在副詞後,同「地」。如:慢慢的走、高高的飛。

6連接動詞及其後置修飾語。同「得」。如:跑的快、笑的開心。

二、置於語尾,表示肯定或加強的語氣。如:這樣做是不可以的、你不是這樣講的。




一、結構助詞,用在副詞之後。同「的」。如:慢慢地吃、好好地玩、雨勢漸漸地小了。(如果不講究,也可以用「的」)

二、用於副詞語尾。如「忽地」、「驀地」。用白話文舉例,就是:忽然地、驀然地。



一、用在動詞、形容詞後面,表示結果或性狀。如:跑得快、覺得很好、美得冒泡。(如果不講究,也可用「的」)



一、結構助詞,用在名詞或代名詞後,表示所有的意思。同「的」。如我底書、他底筆。(現在都用「的」)


古代文言文沒有這些分別,唐宋以後「底」語體文中才漸漸產生這一類「底」詞,所以在宋以後「底」文獻中,我們看到大量「的」『的、底、地、得』。如:清靜者愛恁地說。佛、老家來亦說一般無夢底話(《朱子語類》)、娘說得是(《水滸傳》)、王冕同秦老嚇的將衣袖蒙了臉(《儒林外史》)。
 
民國以來「底」文人則喜歡把結構助詞(甲一12類)一律用「底」;結構助詞(甲一34類)一律用「的」,如:你底信、山頂底太陽、粉紅的花、燦爛的太陽。

(以上摘自《漢字說清楚》)

2013年11月4日 星期一

教戰守策/蘇軾

原文

夫當今生民之患,果安在哉?在於知安而不知危,能逸而不能勞。此其患不見於今,而將見於他日。今不為之計,其後將有所不可救者。

昔者先王知兵之不可去也,是故天下雖平,不敢忘戰。秋冬之隙,致民田獵以講武,教之以進退坐作之方,使其耳目習於鐘鼓旌旗之間而不亂,使其心志安於斬刈殺伐之際而不懾。是以雖有盜賊之變,而民不至於驚潰。及至後世,用迂儒之議,以去兵為王者之盛節,天下既定,則卷甲而藏之。數十年之後,甲兵頓弊,而人民日以安於佚樂,卒有盜賊之警,則相與恐懼訛言,不戰而走。開元、天寶之際,天下豈不大治?惟其民安於太平之樂,豢於遊戲酒食之間,其剛心勇氣,銷耗鈍眊,痿蹶而不復振。是以區區之祿山一出而乘之,四方之民,獸奔鳥竄,乞為囚虜之不暇,天下分裂,而唐室固以微矣。

蓋嘗試論之:天下之勢,譬如一身。王公貴人所以養其身者,豈不至哉?而其平居常苦於多疾。至於農夫小民,終歲勤苦,而未嘗告病。此其故何也?夫風雨、霜露、寒暑之變,此疾之所由生也。農夫小民,盛夏力作,而窮冬暴露,其筯骸之所沖犯,肌膚之所浸漬,輕霜露而狎風雨,是故寒暑不能為之毒。今王公貴人,處於重屋之下,出則乘輿,風則襲裘,雨則禦蓋。凡所以慮患之具,莫不備至。畏之太甚,而養之太過,小不如意,則寒暑入之矣。是以善養身者,使之能逸而能勞;步趨動作,使其四體狃於寒暑之變;然後可以剛健強力,涉險而不傷。夫民亦然。今者治平之日久,天下之人驕惰脆弱,如婦人孺子,不出於閨門。論戰鬥之事,則縮頸而股栗;聞盜賊之名,則掩耳而不願聽。而士大夫亦未嘗言兵,以為生事擾民,漸不可長。此不亦畏之太甚,而養之太過歟?

且夫天下固有意外之患也。愚者見四方之無事,則以為變故無自而有,此亦不然矣。今國家所以奉西北之虜者,歲以百萬計。奉之者有限,而求之者無厭,此其勢必至於戰。戰者,必然之勢也。不先於我,則先於彼;不出於西,則出於北。所不可知者,有遲速遠近,而要以不能免也。天下苟不免於用兵,而用之不以漸,使民於安樂無事之中,一旦出身而蹈死地,則其為患必有不測。故曰:天下之民,知安而不知危,能逸而不能勞,此臣所謂大患也。臣欲使士大夫尊尚武勇,講習兵法;庶人之在官者,教以行陣之節;役民之司盜者,授以擊刺之術。每歲終則聚於郡府,如古都試之法,有勝負,有賞罰。而行之既久,則又以軍法從事。然議者必以為無故而動民,又撓以軍法,則民將不安,而臣以為此所以安民也。天下果未能去兵,則其一旦將以不教之民而驅之戰。夫無故而動民,雖有小怨,然熟與夫一旦之危哉?

今天下屯聚之兵,驕豪而多怨,陵壓百姓而邀其上者,何故?此其心以為天下之知戰者,惟我而已。如使平民皆習於兵,彼知有所敵,則固以破其奸謀,而折其驕氣。利害之際,豈不亦甚明歟?
 

譯文

現在人民的禍患究竟在哪裡呢?在於只知道安樂卻不知道危難,能享受安逸卻不能勞累吃苦。這種禍患現在看不出來,但是將來會看出的。現在不想對策辦法,那以後就有無法挽救的危險了。


從前先王知道軍備是不可以放棄的,所以天下雖然太平,也不敢忘記戰備。秋冬農閒的時候,召集人民打獵藉此教練武事,教他們學習前進、後退、跪下、起立的方法,使他們的聽覺和視覺習慣於鐘鼓、旗幟等軍隊的號令之間而不迷亂,使他們的心意適於攻打殺戮的情形而不致恐懼。因此即使有盜賊的事件發生,而人民也不會驚恐潰亂。

等到後代,採用迂腐的儒生建議,把解除軍備當做君王的英明措施,天下既然安定了,就把裝備武器收藏起來。幾十年以後,裝備武器都敗壞了,人民一天一天地習慣於安樂生活;一旦忽然傳來盜賊的警報,就彼此惶恐,傳佈謠言,不戰就逃跑了。唐王朝開元、天寶年間,天下難道不是很安定嗎?就是因為那時人民習慣於太平生活的快樂,經常生活在酒食遊戲裡面,那堅強的意志和勇氣逐漸減少以至於衰頹,筋肉萎縮僵化而振作不起來,因此小小的安祿山一旦乘機作亂,四方的人民就象鳥獸奔竄一樣,求作囚犯和俘虜還來不及;國家分裂,而唐王朝當然因此而衰弱了。
我曾試著論述這個問題:天下的形勢譬如人的整個身體。王公貴人用來保養身體的措施,難道不是很周全嗎?而他們平日常常由於病多而苦惱。至於農夫平民,終年勤勞辛苦卻未曾生病。這是什麼原因呢?天氣和季節的變化,這是產生疾病的原因。農夫平民,夏天最熱的時候奮力耕作,冬天極冷的時候還在野外勞動,他們的筋骨經常冒著烈日嚴寒,肌膚被雨雪霜所浸漬,使得他們輕視霜露,不畏風雨,所以寒冬炎暑不能夠給他們造成病害。現在王公貴人住在高大深邃的房屋裡,出門就坐車子,颳風就穿皮衣,下雨就打著傘,凡是用來預防疾患的工具無不應有盡有;畏懼風雨寒暑有些太嚴重了,保養自己的身體也有些太過分了,稍不注意,寒暑就侵入身體了。因此,會保養身體的人,使自己身體能夠安逸又能勞動,慢步快走活動操作,使自己的四肢習慣於寒冬炎暑的變化;然後可以使身體強健有力,經歷艱險而不受傷害。人民也是如此。現在太平的時間長了,天下的人驕氣懶惰脆弱,就像婦女小孩不出內室的門一樣。談論起打仗的事情,就嚇得縮著脖子大腿發抖;聽說盜賊的名字,就掩住耳朵不願意聽。而且士大夫也不曾經說起戰爭,認為這是生事干擾人民的生活,露了苗頭不可以讓它再發展:這不也是畏懼太嚴重而保養得太過分了嗎?
再說天下本來就有意想不到的禍患。愚昧的人看到四面八方太平無事,就認為變故無從發生,這也是不對的。現在國家用來奉送給西夏、契丹的財物,每年的財物,每年以百萬來計算。奉送的財物是有限的,而索求財物的人是無滿足的,這種形勢必然導致戰爭。戰爭,是必然的趨勢,不從我方開始,便從敵方開始,不發生在西方,便發生在北方;所不知道的,只是戰爭的發生有早有遲有遠有近,總之,戰爭是不可能避免的。國家如果免不了用兵,而用兵不憑著逐步訓練,卻使人民從安樂太平的環境中,一下子投身軍隊走向生死決鬥的戰場,那他們的禍患必定有不可估計的危險。所以說,天下的人民只知道安樂而不知道危險,能夠安逸而不能勞累吃苦,這是臣所認為的最大的禍患。臣想使士大夫崇尚軍事的勇敢,講述演習兵法,對在官府服役的平民,教他們學會列隊佈陣的法度,對那些負責緝捕盜賊的差役,教授給他們撲擊刺殺的方法。每年年底就集合在府城裡,像古代考試武藝的辦法,評定勝負,有賞有罰;等實行的時間長了,就又按照軍法部署辦事。然而持不同議論意見人一定認為無故調動人民,又用軍法困擾,那百姓將會不安定;可是臣認為這才是安定人民的好辦法。國家果真不能去掉戰爭,總有那麼一天將驅使沒有受過訓練的百姓去作戰。平時召集百姓進行訓練,雖然有些小的恐慌,可是跟突然讓那些沒有受過訓練的百姓上戰場的危險相比,又怎麼樣呢?

現在國家駐紮在地方上的軍隊,驕橫又有怨言,欺壓百姓,向他們的上司邀功,什麼原因呢?這是因為他們認為天下懂得作戰的只有他自己罷了。假如使一般百姓都對軍事熟習,他們知道還有對手存在,那麼一定能夠打破他們的壞主意又壓下他們的驕氣。利和害的界限,難道不是很明白嗎?

十漸不克終疏/魏徵


簡介

貞觀十二年(638),魏徵看到唐太宗逐漸怠惰,懶於政事,追求奢靡,便奏上著名的《十漸不克終疏》,列舉了唐太宗執政初到當前為政態度的十個變化。

原文

臣觀自古帝王受圖定鼎,皆欲傳之萬代,貽厥孫謀。故其垂拱岩廊,布政天下。其語道也,必先淳樸而抑浮華;其論人也,必貴忠良而鄙邪佞;言制度也,則絕奢靡而崇儉約;談物產也,則重穀帛而賤珍奇。然受命之初,皆遵之以成治;稍安之後,多反之而敗俗。其故何哉?豈不以居萬乘之尊,有四海之富,出言而莫己逆,所為而人必從,公道溺於私情,禮節虧於嗜欲故也?語曰:“非知之難,行之為難;非行之難,終之斯難。”所言信矣。

伏惟陛下年甫弱冠,大拯橫流,削平區宇,肇開帝業。貞觀之初,時方克壯,抑損嗜欲,躬行節儉,內外康寧,遂臻至治。論功則湯、武不足方,語德則堯、舜未為遠。臣自擢居左右,十有餘年,每侍帷幄,屢奉明旨。常許仁義之道,守之而不失;儉約之志,終始而不渝。一言興邦,斯之謂也。德音在耳,敢忘之乎?而頃年以來,稍乖曩志,敦樸之理,漸不克終。謹以所聞,列之于左:

陛下貞觀之初,無為無欲,清靜之化,遠被遐荒。考之於今,其風漸墜,聽言則遠超於上聖,論事則未逾於中主。何以言之?漢文、晉武俱非上哲,漢文辭千里之馬,晉武焚雉頭之裘。今則求駿馬於萬里,市珍奇於域外,取怪於道路,見輕於戎狄,此其漸不克終一也。

子貢問理人於孔子,孔子曰:“懍乎,若朽索之馭六馬。”子貢曰:“何其畏哉?”子曰:“不以道導之,則吾仇也,若何其無畏?”故《書》曰:“民惟邦本本固邦寧。”為人上者,奈何不敬?陛下貞觀之始,視人如傷,恤其勤勞,愛民猶子,每存簡約,無所營為。頃年以來,意在奢縱,忽忘卑儉,輕用人力,乃云:“百姓無事則驕逸,勞役則易使。”自古以來,未有由百姓逸樂而致傾敗者也,何有逆畏其驕逸而故欲勞役者哉?恐非興邦之至言,豈安人之長算?此其漸不克終二也。

陛下貞觀之初,損己以利物,至於今日,縱欲以勞人,卑儉之跡歲改,驕侈之情日異。雖憂人之言不絕於口,而樂身之事實切於心。或時欲有所營,慮人致諫,乃云:“若不為此,不便我身。”人臣之情,何可複爭?此直意在杜諫者之口,豈擇善行者乎?此其漸不克終三也。

立身成敗,在於所染,蘭芷鮑魚,與之俱化,慎乎所習,不可不思。陛下貞觀之初,砥礪名節,不私於物,惟善是與,親愛君子,疏斥小人。今則不然,輕褻小人,禮重君子。重君子也,敬而遠之;輕小人也,狎而近之。近之則不見其非,遠之則莫知其是。莫知其是,則不間而自疏;不見其非,則有時而自昵。昵近小人,非致理之道;疏遠君子,豈興邦之義?此其漸不克終四也。

《書》曰:“不作無益害有益,功乃成;不貴異物賤用物,人乃足。犬馬非其土性不畜,珍禽奇獸弗育於國。”陛下貞觀之初,動遵堯、舜,捐金抵璧反樸還淳。頃年以來,好尚奇異,難得之貨,無遠不臻,珍奇之作,無時能止。上好奢靡而望下敦樸,未之有也。末作滋興,而求豐實,其不可得亦已明矣。此其終不克終五也。

貞觀之初,求賢如渴,善人所舉,信而任之,取其所長,恆恐不及。近歲以來,由心好惡,或眾善舉而用之,或一人毀而棄之,或積年任而用之,或一朝疑而遠之。夫行有素履,事有成跡,所毀之人,未必可信於所舉,積年之行,不應頓失於一朝。君子之懷,蹈仁義而弘大德;小人之性,好讒佞以為身謀。陛下不審察其根源,而輕為之臧否,是使守道者日疏,干求者日進。所以人思苟免,莫能盡力。此其漸不克終六也。

陛下初登大位,高居深視,事惟清靜,心無嗜欲,內除畢弋之物,外絕畋獵之源。數載之後,不能固志,雖無十旬之逸,或過三驅之禮。遂使盤遊之娛,見譏于百姓,鷹犬之貢,遠及於四夷。或時教習之處,道路遙遠,侵晨而出,入夜方還。以馳騁為歡,莫慮不虞之變,事之不測,其可救乎?此其漸不克終七也。

孔子曰:“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然則君之待臣,義不可薄。陛下初踐大位,敬以接下,君恩下流,臣情上達,咸思竭力,心無所隱。頃年以來,多所忽略。或外官充使,奏事入朝,思睹,將陳所見,欲言則顏色不接,欲請又恩禮不加,間因所短,詰其細過,雖有聰辯之略,莫能申其忠款。而望上下同心,君臣交泰,不亦難乎?此其漸不克終八也。

傲不可長,欲不可縱,樂不可極,志不可滿。”四者,前王所以致福,通賢以為深誡。陛下貞觀之初,孜孜不怠,屈己從人,恆若不足。頃年以來,微有矜放,恃功業之大,意蔑前王,負聖智之明,心輕當代,此傲之長也。欲有所為,皆取遂意,縱或抑情從諫,終是不能忘懷,此欲之縱也。志在嬉遊,情無厭倦,雖未全妨政事,不復專心治道,此樂將極也。率土乂安,四夷款服,仍遠勞士馬,問罪遐裔,此志將滿也。親狎者阿旨而不肯言,疏遠者畏威而莫敢諫,積而不已,將虧聖德。此其漸不克終九也。

昔陶唐、成湯之時,非無災患,而其聖德者,以其有始有終,無為無欲,遇災則極其憂勤,時安則不驕不逸故也。貞觀之初,頻年霜旱,畿內戶口並就關外,攜負老幼,來往數年,曾無一戶逃亡、一人怨苦,此誠由識陛下矜育之懷,所以至死無攜貳。頃年已來,疲於徭役,關中之人,勞弊尤甚。雜匠之徒,下日悉留和雇;正兵之輩,上番多別驅使。和市之物不絕於鄉閭,遞送之夫相繼於道路。既有所弊,易為驚擾,脫因水旱,谷麥不收,恐百姓之心,不能如前日之寧帖。此其漸不克終十也。

臣聞“禍福無門,唯人所召。”“人無釁焉,妖不妄作。”伏惟陛下統天御宇十有三年,道洽寰中,威加海外,年穀豐稔,禮教聿興,比屋喻於可封,菽粟同於水火。暨乎今歲,天災流行。炎氣致旱,乃遠被於郡國;凶醜作孽,忽近起於轂下。夫天何言哉?垂象示誡,斯誠陛下驚懼之辰,憂勤之日也。若見誡而懼,擇其而從,同周文之小心,追殷湯之罪己,前王所以致禮者,勤而行之,今時所以敗德者,思而改之,與物更新,易人視聽,則寶祚無疆,普天幸甚,何禍敗之有乎?然則社稷安危,國家治亂,在於一人而已。當今太平之基,既崇極天之峻;九仞之積,猶虧一簣之功。千載休其,時難再得,明主可為而不為,微臣所以鬱結而長歎者也。

臣誠愚鄙,不達事機,略舉所見十條,輒以上聞聖聽。伏願陛下采臣狂瞽之言,參以芻蕘之議,冀千慮一得,袞職有補,則死日生年,甘從斧鉞。

 

 

 

譯文

我在陛下身邊做事已經十多年了,陛下又曾答應過我,要永遠守著仁義之道,始終保待儉約樸素的作風。陛下說過的話至今還在我耳邊迴響,但是近幾年來,陛下卻漸漸有點有始無終的樣子。現在謹向陛下分條陳述,希望有所幫助。貞觀之初,陛下不煩擾百姓,不追求物質享受,教化遠及國外。可是,現在卻派使者到千里萬里之外,搜尋良馬、珍寶。漢文帝謝絕千里馬,晉武帝燒毀雉頭裘的事,陛下是知道的。陛下平時常說,要跟遠古的堯舜相比,可是現在的所作所為,不要說堯舜,就連漢文帝晉武帝也不如了。這是陛下有始無終的苗頭之一。

子貢向孔子請教管理百姓的道理。孔子說:“得小心謹慎啊!那好像拿一根爛繩子去控制六匹馬。”子貢說:“何必那麼害怕呢?"孔子回答說:“不依著道理去領導他們,就會和我們為敵,怎麼能不怕呢?”貞觀初年,陛下盡心竭力,愛護百姓,像對待兒子一樣地給他們溫暖,不隨便興動土木,現在卻奢侈放縱,很想動用民力,還說什麼“百姓無事,容易驕情,讓他們多服些勞役才肯聽使喚”。自古以來,沒有因為百姓安樂而導致國家敗亡的。哪有恐怕百姓驕惰而讓他們去服勞役的事呢?這是陛下有始無終的苗頭之二。

貞觀初年,陛下對自己要求苛刻,為的是利國利民。近來卻放縱嗜欲,大規模地勞役百姓。雖然體恤百姓的話還掛在嘴邊,但心裡想的卻是自身享樂。陛下在恣意營建的時候,總是自我辯護說:“不這樣做,對我不方便啊!”在君臣之間,誰又能和陛下去爭論呢?這是陛下有始無終的苗頭之三。

貞觀初年,陛下能夠親近君子,斥遠小人。近來對小人輕佻而親昵,對君子只在禮節上尊重。禮節上尊重君子,實際上是敬而遠之;輕佻小人,實際上是愛而近之。敬而遠之,就不容易看到君子的優點,不等別人去離間,就會疏遠他們;看不見小人的缺點,就免不了會親昵起來。親昵小人,疏遠君子,而想達到天下太平,這是沒有聽說過的事。這是陛下有始無終的苗頭之四。

貞觀初年,陛下不愛珍寶奇物,不做無益於實際的事。可是現在呢,難得的物品紛紛進獻上來而被收納,享樂用品無休止地在製造。上面奢侈糜費而希望下面儉約樸素,大量地役使勞力而希望發展農業,那都是辦不到的。這是陛下有始無終的苗頭之五。

貞觀初年,陛下訪求人才,像渴極思飲一樣,凡是賢明人舉薦的人才,你就會相信他、任用他,取其所長,惟恐不能充分發揮他們的才能。可是最近用人卻只憑主觀好惡,經過許多賢明人舉薦才任用了的人,如果有一個人說他們的壞話,陛下就棄而不用了。就是已任用多年並得到信任的人,也會一旦受懷疑而被斥退。看人要看他平時的行為,看事要看已形成的結果。一個人說的壞話未必可信,多年的行為不可能突然發生變化。陛下對一人一事不從根本上研究,就加以肯定或否定,而致使佞人得志,讒言得逞,篤守道義的人被離間疏遠。這是陛下有始無終的苗頭之六。

貞觀初年,陛下居高位處深宮,沒有打獵尋樂的嗜好,潛心治國,天下太平。幾年之後,意志就不那麼堅定了,叫各地進獻鷹犬,遠到周邊各少數民族。陛下騎馬打獵遊樂,常常早出晚歸,倘若發生不可預測的變亂,難道能來得及解救嗎?這是陛下有始無終的苗頭之七。

貞觀初年,陛下對臣下以禮相待,民情能夠及時反映上來。可是現在呢,官員們向你報告事情,常常連面都見不到,有時因為他們某些缺點,你就去追究他們細小的過失。這樣,他們就是有一片忠誠之心,也無法傾吐真情了。這是陛下有始無終的苗頭之八。

貞觀初年,陛下孜孜不倦地尋求治國的道理,還常常恐怕自己做得不夠。可是近來,仗著功大業大,自負聰明,滋生了驕傲自滿的情緒。欲望放縱,無故興兵,侵擾邊遠少數民族。身邊的親信順從陛下的意思,不肯進諫規勸,被疏遠的人害怕陛下的威嚴,又不敢說什麼。這樣常此以往,危可不小啊!這是陛下有始無終的苗頭之九。

貞觀初年,連年的霜災旱災,使京城附近的人都向關外遷移。幾年之間,老百姓扶老攜幼來來往往,但終於沒有一戶逃亡。這是因為陛下能憐憫他們、撫恤他們,所以他們在死亡線上也沒有二心。可是現在,百姓被勞役騷擾得疲困不堪,關中的百姓受害更大,萬一年成不好,百姓的心恐怕不會像以前那樣舒坦服帖了。這是陛下有始無終的苗頭之十。

禍福沒有一定的,全是人自己招來的。不犯錯誤,不吉祥的現象不會發生、現在旱災遍及全國,壞人在陛下身邊蠢動,這是上天發出的警告,這也正是陛下提高警惕努力治國的時候。千載一時的好機會錯過了就不容易再遇到了。像陛下這樣聖明的君主,本應該有所作為而不去努力,這怎能不使我憂慮苦悶,歎息不止呢!